第67章 普及大学文凭 (第2/3页)
多等,拿起筷子夹了块肥肉入喉。
众人见了,这才开动。
庆遥等人真是有些日子没吃肉,这几天也叫那蝗虫吃的够够,如今难得有顿丰盛的,赵大人又叫他们放开吃,哪里还客气,狼吞虎咽的叫宿州那帮人看了想笑又不敢笑。
戴志远也是个会来事的,酒席吃到一半便让人给众侍卫们每人奉上白银120两。
赵安也有,不过是白银400两。
这不是行贿,而是官场规矩。
赵安是暂署藩台,400两冰敬符合身份。
原先在江宁粮道衙门时,赵安定过规矩不许下面给他送任何节敬、炭敬什么的,但这会却是收了这400两,也没有当众说要将这400两捐出用于救灾,因为这样做的话会让庆遥等人为难。
笑着示意身边一员漕帮子弟收下,与戴知州继续推杯换盏。
泗州作为苏北地区钱粮入安徽的主要通道,甚至可以说是淮北救灾的总后勤基地,需要戴志远这个知州无条件配合,且这个戴志远为人也算务实,加之赵安也不可能每到一地就拿遏必隆刀把地方主官给宰了,因此便有意拉拢。
吃了有八分饱,放下筷子询问前番让戴志远组织灾民疏通境内几条通往凤阳河流的事做的如何。
苏北地区钱粮是从运河起运进入泗州,也要从泗州继续走水路往淮北各地转运,因为干旱原因,一些河道已经断流,所以得组织人手清理淤泥引水,方便船只通过。
否则走陆路的话,一来消耗太大,二来运力有限。
戴志远忙回道说已经组织了数万灾民从事疏通工程,但眼下只能保障两条大河通行,其余几条支流可能尚需半月左右。
赵安也知单凭人力不可能短期内就让水运恢复,遂点了点头吩咐戴志远一定要保障参与工程的灾民口粮,不能光给灾民一人发粮,也要给他们的妻儿发粮,如此才能让灾民有动力干活。
“大人放心,这点下官心中有数的。”
戴志远起身给赵安酒杯倒满,丝毫不敢因赵安年纪轻有所怠慢。
赵安端起酒杯,看着桌上的丰盛大餐,想的却是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不禁叹了口气:“这场大灾下来不知要死多少百姓,每每想到灾民于死亡线上挣扎,本官这心就,就.”
难过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见状,哪敢再吃,均是放下碗筷一个个感同身受的样子。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赵安强挤笑容要众人继续吃喝,继而又对戴志远说道当下除要力保粮食运到灾区外,也要着手灾后重建。
“各地报上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没有个几百万两银子怕是很难恢复。”
说这话时,赵安眉头是微皱的,因为灾后重建几百万两银子可能保守了,怕得上千万两银子才行。
安庆的藩司衙门上报说若要给受灾百姓无偿发放种子,仅此一项最少都要用银八十万两左右。
而整个灾后重建涉及的不仅是种子,还有农具,水利工程,生活用品等方方面面的事。
虽说奏请老太爷免灾区赋税,但仅凭安徽本省的财政收入用于灾后重建,无疑杯水车薪,更何况眼下藩司大库还在不断往灾区拨银以购买粮食。
若非江宁布政福昌背着朝廷偷偷给赵安拨付粮食,赵安又使用金融手段化粮商的债,安徽藩司大库那点钱根本不够看。
户部已经协调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给安徽,就眼下户部那个情况,再想要钱很难。
因此摆在赵安面前的除了救灾防乱,就是钱荒。
他甚至都想发行地方债券了。
但条件不成熟,起码得咸丰行掌握安徽、江苏、江宁三个藩库才行。
见藩台大人为钱发愁,知州戴志远想了想,壮着胆子道:“大人何不奏请朝廷于安徽临时开设捐纳?”
“捐纳?”
赵安心中一动。
捐纳,大白话就是卖官卖功名。
用戴志远的话讲捐纳就是通过卖官卖功名吸收大量民间资金用于救灾,从而减轻地方和朝廷的财政负担。
不过卖官这一块清朝是有定制的,常规捐纳及封典由吏部和户部主导,地方无权办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