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反派皇子三岁半 > 第二百五十九章 陈国的动乱(二合一)

第二百五十九章 陈国的动乱(二合一)

    第二百五十九章 陈国的动乱(二合一) (第3/3页)

推行先进的耕种知识和耕种工具,并许诺,不论是自耕农还是农奴,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粮食,这份粮食,由青莲山来支付。

    他倒是想直接振臂一呼,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来,但这个时代还是贵族的时代,正如张赞禹所说,掌握知识的都是贵族,想要治理天下,还得依靠贵族。

    等教育推广,打破贵族对知识的垄断,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景。

    这也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九皇子在青莲山发展,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宁氏王朝服务,是为了让陈国的民众醒来,反抗压迫自己的陈国贵族。

    果然,在春耕之后,陈国其他地区的百姓们,发现陈王居然拿青莲山没有办法,纷纷骚动起来。

    陈王感受到了国内的动荡,明白了青莲山是一枚毒瘤,正在侵蚀陈国的生命,着急起来,调集粮草和军队,要将这毒瘤一举消除。

    他这个举动,更加剧了陈国的紧张。

    一个拿不出粮草的村落,杀死了征粮的士兵,虽然地方部队很快响应,讨伐了这个村落,但更多的村落也选择了反叛。

    春耕时节,正是粮食稀少的时候,百姓刚度过寒冬,耗尽存粮,指望种些收成快的粮食果腹,陈王这时候征粮,是要百姓的性命。

    一些投机者们,嗅到了陈国的伤口,闻到了青莲山之瘤的腐臭味,在四地怂恿起来,很快,一个个征粮的士兵被杀死,一个个村落加入了起义的浪潮。

    陈王不敢调动地方军队了,若军队派往了青莲山,其他地方就无法镇压。

    他只能抽调,这边要走一些,那边要走一些,这样调动,又引起了士兵们的混乱。

    一队士兵迷了路,耽误了行程,眼看按照军令,自己等人会被处死,索性揭竿而起,成了第一支反叛的军队。

    这些都只是小的叛乱,没有青莲山那样的规模,也没有青莲山那样的组织性,更没有青莲山那样的战斗力,但终究是一份麻烦,而且源源不断地出现。

    源源不断的小事,足够熬垮一个人,陈国本就是一艘即将破裂的船只,船上的贵族们忙着四处修补,但破洞依旧越来越多。

    形势岌岌可危,陈王不得不放弃了几代人的计划,将储备用于战争的粮食拿出来,不再征收百姓的粮食,同时,招降了许多叛军,给了他们官职和田地。

    招降是个好用但伤害自身的招数,一方面,潜在的反叛者们看到了转正的可能,更能没有心理压力地掀起反叛的旗帜,另一方面,招降也是一种妥协,暴露了陈国的虚弱。

    这决策,在后面会引出一些问题,但在现在,十分管用。

    一个个叛乱被平息,一个个城池重归了陈王的管辖,很快,陈国境内,只剩下两方反叛势力,也是最大的两个势力,一个是青莲山,还有一个,是靠近鲁国边境的叛军。

    陈王准备先对付青莲山的叛贼,不出意外,鲁国那边的叛军开始闹事。

    他们得到了鲁国的支持,同时,鲁国也陈兵边境,给陈国施压。

    陈王投鼠忌器,打青莲山,怕鲁国趁机出手,打鲁国那边,又怕青莲山闹事。

    此时,已经接近了春末,陈王暂缓了征讨两个叛军的事,将目光看向宁氏王朝的七国会盟的邀请。

    现在,陈国只能依靠宁氏王朝。

    只要宁氏王朝愿意出手调停,压下鲁国,陈国就能讨伐完叛军。

    陈王亲自选了出行的使节和先给康宁帝的礼物,若不是陈国需要他坐镇,他恨不得亲自前去。

    那该死的青莲山,已经动摇了陈国的根基。

    让他欣慰的是,这件事一定可以谈下来,宁氏王朝没有不答应的可能。

    若宁氏王朝不答应,陈国只能倒向齐国,齐国离得远,无法直接解决陈国的问题,但也能牵制鲁国。

    到时候,陈国恐怕会被齐国控制一部分,这是宁氏王朝不能接受的。

    陈王和大臣们商议良久,得出完全的结论,松了口气。

    同时,他心痛不已,若没有这场莫名其妙突然爆发的叛乱潮,陈国本储存着争夺天下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