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布衣首辅 >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用心图结交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用心图结交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用心图结交 (第2/3页)

回去用泥灰、沙子和水拌了,比三合土好用,粘结性好、干得快,而且不怕下雨冲刷。

    还可以用来做成石板、地砖,或者里面用竹、钢做筋做出来比较大的建筑构件。」

    这时他们来到最近的马面上,李丹向闻讯赶来的民兵中队正葛四宝打个招呼,然后指着南面:

    「张大人,你看那就是锦江新桥,它两拱之间的拱肋就是用这水泥的构件接拼的。」

    观澜门这边位置稍稍突出,所以前面没有任何遮挡可以一览无余。整个锦江大桥呈现在他们面前,左手是孟津门和山上的唐塔,右手是夕阳下开阔的塔洲。

    江上已经完全恢复了通航,各种船只在金光粼粼的水面上往来,竟已经有了往日水陆咽喉的气象,让张平看了摇头晃脑赞叹不已:

    「妙,妙啊!这番景象真没料到是收复不足一月的城池所能拥有。在下方才形容长虹跨云,现在看竟是再贴切不过!」

    「尊驾自京师来,乃天子左近,眼界自是好的。」李丹笑着拱手:

    「不如此桥便叫个‘跨云桥罢,请张大人到城楼挥毫一笔,回头我便命人刻了石碑立在桥头,叫子孙都看着大人的手笔风采,如何?」

    「唉哟,下官哪里当得起这般?」张平一听喜得眼睛都眯成条缝,口里却不住谦让。李丹却当真请他往观澜门城楼来,命人铺排了纸笔。

    张平便「恭敬不如从命」地写下了「跨云桥」三个大字。李丹又是一番奉承,并半开玩笑地说本县该给他份大大的润笔才好。

    随后两人携手下城,李丹贴心相扶,似不经意地问:「大人可是要在本县再休整、盘桓几日?」

    「不啦,在下只明日休息,后天便返回余干。」张平摆摆手:「赵大人为圣母皇太后备下一份生诞贺礼,听他说是辆马车。

    在下要赶回余干去,然后携了那马车赶在好日子之前回到京师。」

    「哦,这样呵!」李丹心里吃惊,脑子一转赶紧说:「既如此,我命余干那边备下两条好课舟(官定式样尺寸建造的船只)相送,再传令沿途水寨护卫大人。

    大人来时走陆路肯定上船、下船,又是车、又是马地费了不少精神,回去走水路可以一直到扬州!」

    「咦,我来时还听说湖匪闹得厉害,虽然你们打垮了三寇之一,可还有两寇呀,这水路能安全么?」张平有些担心。

    「大人放心!三寇垮了一个,被赵大人招安一个,剩一个目下不敢乱动,加上湖西诸寨是心向朝廷的,他孤掌难鸣兴不起大浪。

    如今赣东只要山里各矿平安就无大碍。麻烦的是上饶,就怕广信府糜烂波及到饶州东、南,我们辛苦维持的局面可就不保啦!」

    「那多可惜,如今这边太平景象刚刚恢复……。经历似对南边很担心?」张平听出些话音,试探着问。

    「占了戈阳的银陀匪帮不会那

    样老实。」李丹皱眉说:

    「皇上也说要我们关注上饶,无奈在下手中兵力也有限,过半士卒都是刚刚***而来,没有作战经验。两边作战着实有点难,要怎样打,我还得和部下、和赵督察好好商议。」

    张平点点头,回身看看,然后拉着李丹走开几步,轻声说:

    「经历以诚相待,在下也愿意结你这个忘年之交。实不相瞒,陛下这次下了狠心要解决赣中这颗毒瘤,因此定下六路援赣的策略。」

    「哦?」李丹眼睛一亮,忙问他可知细节?

    张平便低声将自己所知情形细细与李丹讲了,道:「内阁已经责成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优先实施,并且撤换杨涛的旨意应该已经到洪都了。

    南昌那边新布政使据说却是位武将,是以李经历不必太忧心,一个月内各路大军云集,杨氏父子必定授首!」

    李丹这才明白为什么突然朝廷派了数千人增援鄱阳,感情背后是这么大一盘棋!「多谢张大人指点,这样在下心里踏实多了!后天大人与刘内侍登船,在下必来相送!」

    「诶,不必、不必。」张平摆手:「大人军务繁忙,不劳相送。何况,只是在下离开,刘内侍恐怕要晚一步再走。」

    「啊?」李丹一愣,怎么两个人同来却不同回呢?

    「呵呵,其实来宣旨的只是下官,刘内侍同路,但陛下给他却另有旨意。据他说,可能会在此地逗留个把月再回也未可知。」

    李丹莫名其妙,但也只能应着不好再多问,再者张平看来对刘喜究竟来做什么的,似乎也不是特别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