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连续收复曹家的谋士 (第1/3页)
刘晔与董昭见状,不由暗叹一声。
刘晔上前一步,沉声劝道:“孝先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曹公虽有恩于你,但他逆天而行,终究是败了。如今主公龙兴于北,正是天命所归。你一身经天纬地之才,难道要随着曹公一同埋入尘土,化为一抔黄土吗?”
董昭也接口道:“是啊,毛兄!主公胸襟广阔,远非我等旧主可比。
你看看我与子扬,不过是戴罪之身,主公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而我看来啊。
以如此明主,千载难逢!你若再固执,可就真的要悔之晚矣!”
而此刻的,
二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毛玠那张因剧烈挣扎而显得有些扭曲的脸上。
而他们的心中,既有对昔日同僚的情谊,也夹杂着一丝为自身名声的考量。
刘晔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恳切:“孝先兄,你我三人,自兖州相识,共事多年,虽非手足,情谊亦深。如今良机在前,你何苦要自绝于此?”
董昭亦是附和道:“是啊,孝先!我二人已然归降,你若执意求死,固然能全了你一己之忠名。可世人将会如何看待我二人?岂不是将我等视作趋炎附附势、贪生怕死之辈?你忍心看着我等背负如此骂名,而你独享忠烈之誉吗?”
这番话,既是劝解,也带着几分道德上的施压。他们希望毛玠能够活下来,这不仅是为了旧日的情分,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今后能在新的阵营中,不至于因对比而显得品行有亏。
“可是,”毛玠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双拳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曹公昔日于我有知遇之恩,更将我倚为谋主,视为心腹!此等恩情,重于泰山。如今他尸骨未寒,我若背弃,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再见曹公!我心难安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撕裂般的痛楚,忠义的枷锁与求生的欲望在他内心深处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搏杀。
厅堂内陷入了短暂的死寂,只剩下毛玠粗重的喘息声。
就在此刻,叶天那平静却又彷彿蕴含着天地至理的声音,再度响起。
“孝先,我大汉以忠孝立国,以仁义治天下。你坚守对曹操的忠诚,此心可嘉,若传扬出去,亦不失为一段佳话。”
他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非但没有逼迫,反而先行肯定了毛玠的品格。这让毛玠猛然抬头,眼中露出一丝愕然。
叶天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如星海:“但在孤看来,‘忠’之一字,亦有高下之分,境界之别。世间之忠,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一人一姓之私忠’;其二,为‘天下万民之公忠’。”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洪钟大吕,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击在毛玠、刘晔、董昭三人的心弦之上。
“所谓‘一人一姓之私忠’,便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才华抱负,尽数捆绑于一人之荣辱,一姓之兴衰。主荣则臣荣,主死则臣死。此等忠义,看似可歌可泣,实则格局狭隘,不过是成就了个人的名节,却于苍生无益。曹孟德虽有雄才,却终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国贼,你对他的忠诚,便是此类。”
“而‘天下万民之公忠’,则超脱于个人恩怨之上。”叶天的眼中,陡然射出慑人的神光,一股君临天下的无上气魄油然而生,“此忠,忠于的是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忠于的是在乱世之中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亿万子民!其目的,是为了终结这分崩离析的乱局,重铸我汉家山河,再造朗朗乾坤!是为了让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
他向前踏出一步,【冥龙镇魂枪】的煞气随之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煌煌如大日般的浩然正气。
“孤,叶天,自起兵以来,北逐蛮夷,西讨逆贼,内安黎庶,外拓疆土,所行之事,皆为此‘公忠’!
而孤之霸业,非为一己之私欲,而是要为这天下,开万世之太平!让汉家的光辉,与日月同悬,与天地共存!毛玠,你告诉孤,如此宏愿,如此伟业,难道还不足以让你心动吗?”
“是选择为一个已死的国贼殉葬,守你那狭隘的‘私忠’,还是选择追随孤,共同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成全你那更高境界的‘公忠’?你也是聪明人,这其中的轻重高下,你,应该分得清楚!”
叶天的每一句话,都彷彿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蕴含着大道的天音,振聋发聩。那不仅仅是话术,更是他自身信念与无敌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