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 第814章 毒蛇潜行,遁入长安

第814章 毒蛇潜行,遁入长安

    第814章 毒蛇潜行,遁入长安 (第1/3页)

    刘盈力排众议,对蒯通与李左车联名上奏的“教化安边”之策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诏书颁下,帝国的力量开始向西部倾斜,但这次不再是刀兵与铁骑,而是承载着文明火种的竹简、笔墨与饱学之士。

    朝廷从国库拨出专款,委任精通政务与文教的官员,奔赴凉州与西域,主持兴学事宜。

    在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主要城邦,一座座颇具汉家风格的官学拔地而起,虽不及中原郡国学府宏伟,却也青砖黛瓦,书声朗朗。

    精通胡汉双语、胸怀开阔的儒生被高薪征召,他们带去的不仅是《论语》《诗经》的微言大义,更有《九章算术》的实用技巧,《农桑辑要》的耕种良法,以及《汉律》中关于产权、契约、刑罚的明确规定。

    起初,一些保守的胡人贵族对此心存疑虑,不愿将子弟送入“汉人的学堂”。

    蒯通并不强逼,而是以身作则,率先将自己麾下几名胡人将领的子弟送入官学,并公开褒奖那些主动送子入学的部落头人,给予其部落贸易税收上的轻微减免。

    李左车在凉州则更为直接,他明确告知各部首领,其子弟若不通晓汉文,未来将无法承袭朝廷认可的首领地位,亦不可在州郡担任任何官职。

    利益导向与政策引导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

    渐渐地,官学中胡人子弟的比例越来越高。

    孩子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当他们与汉人子弟同窗共读,一起背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起演算勾股方田,一起在蹴鞠场上奔跑竞技时,那种基于文化习俗的隔阂便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消融。

    他们开始习惯使用筷子,欣赏汉家音乐,甚至觉得宽袍大袖的汉服也别有一番风雅。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民间,随着懂得汉语的胡人越来越多,胡汉之间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汉人商队带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还有更先进的耕作技术、水利工程和医疗知识;胡人提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