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待遇不一,深陷猜忌 (第1/3页)
与汉军阵营的团结一心、士气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夷洲岛上的气氛,在初战的短暂“胜利”后,迅速变得更加压抑和绝望。
村野治保退回山中主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岛上所有搜刮来的粮食,包括从夷洲土著那里强征的、以及他们自己带来的部分存粮,全部集中到由他心腹倭寇把守的核心仓库中,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而且,这配给是分等级的。
倭寇残部和六国旧贵族及其亲信,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甚至偶尔还能见到荤腥的口粮。
而占人口多数的、被强迫劳役的夷洲土著,则只配发给极其稀少的、勉强吊命的糙米和薯类,甚至时常断粮。
命令一出,本就食不果腹的夷洲土著们怨声载道。
他们被迫为倭寇修建工事、搬运物资,却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看着倭寇们还能吃着相对像样的食物,而自己和孩子却在饥饿中煎熬,不满和仇恨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一些胆大的夷洲人试图理论,换来的却是无情的鞭挞和杀戮。
村野治保甚至公然宣称:“这些卑贱的土人,只配做奴隶!粮食是给勇士吃的,他们饿死了,正好节省口粮!”
高压和饥饿,如同毒药,侵蚀着夷洲土著最后的一丝忍耐。
他们与倭寇之间的隔阂,从最初被迫屈服的恐惧,逐渐转变为刻骨的仇恨。
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但暗地里,消极怠工、暗中破坏、甚至偷偷向汉军方向逃亡的事件,开始零星出现。
村野治保用恐惧和饥饿维系着他的统治,却不知他正在亲手挖掘埋葬自己的坟墓。
夷洲岛上,外有汉军铁壁合围,内有饥荒与仇恨滋生,这座孤岛,已然变成了一座缓缓沉没的、充满绝望的囚笼。
而刘如意,正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在外围静静地等待着猎物力竭倒下的那一刻。
夷洲海峡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汉军舰队那森严的阵列依旧如同铁锁横江,但气氛却与往日纯粹的肃杀有所不同。
赵王刘如意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