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娘子,别这样! > 第374章 小姨子脸红了(一万二)

第374章 小姨子脸红了(一万二)

    第374章 小姨子脸红了(一万二) (第1/3页)

    宋言低头看了看宋义和鬼洞之间的书信,又抬头看了看对面一脸腼腆害羞的杨瑞……你假证,不对,是假信都做出来了,还害羞个什么鬼啊?

    而且,都有是什么意思?

    杨妙清那八个儿子,摊上杨家这一门亲戚,当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若是让杨妙清知晓,杨家人如此迫害她儿子,不知是否还愿意认下这门亲戚?

    大约还会的。

    毕竟,在杨妙清心中,除了宋震是亲儿子之外,其他都只是杂种,应是不会太过在意的。

    随意晃了晃手里的信纸:“墨迹还没干呢,看着不够真实啊。”

    杨瑞笑了笑:“最近东陵又是下雨又是下雪,返潮了也实属正常,不必在意这些细节。”

    “更何况,够不够真实真的重要吗?”

    宋言哈哈大笑,这话说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没错,只要信存在就行,更别说笔迹还一模一样,便是完全不相干的一封信,甚至是一张白纸,又能有多少区别呢?当宋言认定这封信是宋义写的,当杨家证明这些信是宋义写的,那这封信就是宋义写的。

    “如此,那就宋义一人吧。”宋言笑笑,便将信封收下:“毕竟,若是一下子弄死三个兄长,即便我这边有十足的证据,也难免落得一个不顾手足之情的恶名。”

    你还有个屁的名声。

    说的宋哲,宋震,宋云三个不是你弄死的一样。

    餐桌上,杨家人不约而同的在心中吐槽着。

    相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神中的压抑:他们对宋言的疯批性格有了更深的认识,相比较收割生命,宋言似是更希望能让那些人感受痛苦,不仅仅只是肉体上,还有精神上。

    兄弟八个,一个接着一个的死掉。

    活着的人,便要时时刻刻承受濒临死亡的恐惧和折磨,每每听到宋言的名字,便会忍不住浑身发抖,便是晚上睡觉,怕是也要一直笼罩着恐怖的噩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足以让人崩溃,让人生不如死。

    多么歹毒的手段啊。

    不由得,便觉得自己折磨人的技术比起宋言来说差了不止一筹,以后怕是还要多多学习才行。

    经过这一番闹腾,饭桌上的气氛热络了不少,一眼望去甚至有种如同一家人聚餐一般的亲密感……表面上的。

    联手坑害了宋义,算是将话题彻底的说开。

    杨和同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宋家哥儿,我知你憎恨杨妙清,对你母亲的事情,我也深表遗憾。”

    宋言眼睛微眯,不曾言语。

    只是身上的气息,却是不由冷了下来。

    明明这客堂之中有炭炉烧着,杨国臣,杨景硕,杨瑞却是感觉浑身发寒,一股股凉气渗入骨髓,甚至让人有种快要被冻僵的错觉。

    至于杨和同,皱巴巴的老脸也没有半点改变,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宋言的面色,自顾自的说着:“我也知,你因杨妙清,恨上了整个杨家。”

    “但杨家,是很大的。”

    “就像是一株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若是算上姻亲,怕是几千上万都有可能,宋哥儿,难道你还能全部杀光了不成?”

    宋言眨了眨眼,没有回答,心说也不是不行。

    或许,真是因为杀人杀的太多了吧。

    这样想着的时候宋言心中居然颇为平静,甚至没有多少波澜。

    “杨妙清是主家杨和兴那一支,跟我杨和同这一脉其实没什么干系。”

    话到这里,杨和同便不再多说了,有些事情点到即止,说的太明白反倒是没什么意思。宋言却是已经明白,大抵便是自己若是对付杨和兴那一脉,杨和同不但不会阻止,或许还会在私底下提供一些帮助。

    这便是豪门内的一些龌龊了。

    杨家也并非铁板一块,相互之间也在争斗……其实很容易理解,杨家的目标是皇位,而皇位只有一个。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只要对自己有利,杨和同并不介意同宋言合作,若是宋言能和杨和兴那一脉拼一个两败俱伤,于杨和同心中便是最好的结局。他甚至不担心宋言说出去,谁不知道宋言和杨家之间的矛盾,说出去谁会信?大抵还以为又是一场低劣的挑拨离间。

    宋言的视线微不可查的扫过现场几人,杨国臣,杨瑞,一个嫡长子,一个嫡长孙,倒是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杨景硕,杨家本部庶出子嗣,因着一身才学,还有不错的人情世故,以及杨家的一些支持,愣生生爬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这是不少杨家嫡出子嗣都爬不到的高度。

    杨国礼,杨家三大九品武者之一,老十三杨和信的儿子。

    当着两人的面,杨和同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不是代表着杨家七老中的杨和信和庶出的杨景硕,已经投向了杨和同这一边?宋言心中转动着一些念头,嘴角却是咧开:“冤有头,债有主,这道理我自是明白。”

    这样的回答,自是让杨和同极为满意,使了个眼色,杨瑞便亲自为宋言斟了一杯酒。

    还是三勒浆。

    现在中原,这应该算是最能拿得出手的酒水了。因着只能靠胡商带来,现在的中原无法自己生产,导致价格颇为昂贵。宋言不由想起了后世的蒸馏酒,若是将高度白酒制造出来,会不会又是一条生财之路?

    制作高度白酒法子不难,但想要推广开来,其实并不容易。

    主要是人们的口味变化,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现在的中原更喜欢那种略带一些酸甜的果酒,未必能喝的来辛辣的高度白酒。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