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娘子,别这样! > 第456章 宋言的名声(六千)

第456章 宋言的名声(六千)

    第456章 宋言的名声(六千) (第1/3页)

    黑京观:宋言!

    县令的眸子里满是得意,瞧瞧那一具具被烧得焦黑的尸体吧,他感觉黒京观这个称呼简直是恰到好处。

    至于加上宋言的名字,自然也是为了彰显侯爷的丰功伟绩。守护了平阳,剿灭了匈奴,救下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这么大的功绩,不让旁人知道怎么成?那岂不是富贵不还乡,锦衣夜行了吗?

    曾经,刘义生长史视察德化的时候可是说过,自家侯爷将来那可是要一飞冲天的人物,自然是名声越响亮越好。

    都知道,刘义生是自家侯爷绝对的心腹。

    虽然长时间待在新后县,担着新后县县令,但身上同时还兼任平阳长史。

    而且,刘义生在平阳府权力极大,哪怕说这诸多官吏都是洛玉衡任命的,但能不能继续干下去,那还要看刘义生同不同意,一旦被刘义生查出你有什么问题,乌纱帽顷刻之间就要不保。

    刘义生也经常到各个县城视察民生,审核官吏的工作。

    偶尔还会寻一些官吏,私下里聊一聊,拉近一下感情……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刘义生寻的这些人,大都是对朝廷极为不满的。

    这些人凑在一块儿,聊着聊着,嘴巴里便会蹦出来一些大不敬的话,然后不知怎地,就会多出一些诸如朝廷中若是多一些像侯爷这样的官就好了,慢慢的就会变成……若是侯爷能坐上那个位子就好了。

    然后相视一眼,都是心照不宣。

    不知不觉间,在刘义生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了一大批人,而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对宋言有着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官吏民生有刘义生,军营有章寒。

    在宋言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平阳几乎已经被刘义生和章寒打造成了造反大本营。

    对于县令大人的提议,德化县废墟之上数千名年轻小伙子一个个都忍不住点头,觉得县令大人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侯爷最是喜欢用异族人的脑袋筑京观,现在又因为军情紧急,没有时间去张罗这些事情,他们身为侯爷治下的百姓自然要为侯爷代劳。甚至说,他们还觉得只是筑一座京观还有些不太够,根本不足以彰显侯爷的功绩……

    于是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站了出来,斟酌着言语开口:“县令大人,俺觉得除了京观之外,还应该树一块碑!”

    “石碑的料子要用最顶级的,县衙的情况都知道,比较拮据,是以咱们王,李,赵,郭,郑五家愿意出这个钱,一定会买来最好的料子,而且绝对够大,还会聘请最好的石匠,一定要将侯爷的功绩,一五一十的刻录上去。”

    此言一出,四周便是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大多数人对这个提议都是极为赞成的。

    毕竟这年头贪官污吏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就说德化县,对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一辈子可能要经过七八个县令,基本上没一个好东西。

    现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了侯爷这样一个异类,不但抵御匈奴,镇压女真,还爱民如子,清正廉明,原本的平阳城是标准的穷乡僻壤,现如今日子也是越过越有奔头,这样的好官,谁不喜欢?

    但也有一些人有不同意见,当然他们并不是不愿意为冠军侯立碑,侯爷这样的好官,那是怎样夸赞都不为过的,他们担心的是另一个方面。

    “倒也用不着一五一十的刻录上去吧?”一个年轻一点的青年皱着眉头缓缓开口,虽一身粗布麻衣,却有点书生气质,便是言语间也是文质彬彬:“毕竟德化是宁国自己的城池,侯爷火烧德化,若是传出去免不了为人诟病。”

    “即便侯爷是为了抵御匈奴,可这一把火,许是也会成了侯爷的污点,成了朝堂上其他官吏攻讦侯爷的把柄。”

    表示不同意见的,基本都是德化五姓的读书人……读书人,对王,李,赵,郭,郑这几个小家族来说,那是绝对的宝贝疙瘩,现在却是连他们都给派了出来,可想而知为了守住德化,这些人也是下了本钱的。

    相比较寻常百姓,这些读过书的自是更有见识。

    读书人才最了解读书人,他们深深的知道朝堂上那些文官的笔杆子和一张嘴是何等厉害。

    什么有伤天和,凶残暴戾,为天不容之类的罪名,很多时候,比刀子还要锋利。

    宁国这么多年,死于文官之口的武将,不知几何。

    虽说侯爷身份特殊,有能力有实力,这样的把柄大抵也是能应付,但能别留下还是不要留下最好。

    四周便是悉悉索索的动静,闹哄哄一片,便是县令也不由沉思起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那你们觉得该当如何?”

    一名读书人稍稍思索了一下:“侯爷的功绩自然是要记录的,只是可以稍微改一改,比如……匈奴大军袭击,侯爷率领麾下士卒拼死抵挡,眼看就要将匈奴大军彻底剿灭,卑鄙残忍的匈奴人无耻的在德化县放火,试图拉着整个县城的百姓同归于尽。”

    “侯爷震怒,虽大火已笼罩县城,却毅然决然率领兵卒,踏入火海,将被烈焰包围的百姓拯救。”

    “然,烈火无情,侯爷终被烧成重伤,虽痛不欲生,却依旧心念尚未脱离火海之百姓,双眸圆瞪,怒视百丈烈火,悲曰:何苦烧杀我百姓!”

    “后呕血三升,昏死于地。四周民众,闻之落泪,泣不成声。”

    “天地感念侯爷仁善,不忍侯爷悲苦。”

    “遂漫天乌云,惊雷阵阵,倾盆暴雨从天而降,德化大火为暴雨熄灭,百姓终得以生还。”

    “幸存之百姓,感侯爷恩德,念天地仁悯,遂刻石以记之!”

    “如何?”

    这名读书人一口气说完,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四周已然是一片死寂,一张张脸满是目瞪口呆,眼神中都满是震惊和怪异。

    好家伙,不愧是读过书的。

    瞧瞧这张嘴?说起谎话跟真的一样。

    要不是他们亲身经历了刚刚那一幕,怕是都要忍不住信了。

    县令更是抬头看了看天空中坠落的雨点,又看了看德化县城内外,被烧成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