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娘子,别这样! > 第460章 销魂(七千)

第460章 销魂(七千)

    第460章 销魂(七千) (第2/3页)

    毕竟除了几次鱼水之欢外,宋言对这女人几乎一无所知,更是没有一起经历什么事情,何谈感情?

    宋言只是觉得这样一直偷偷摸摸的,实在是有些不太好。

    “当然,我没办法许给你正妻的位置,更无法做出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的承诺。”

    身后依旧没有回答,但不知是不是宋言的错觉,总觉得身后传来的呼吸声,似是比之前稍微沉重了一点。也不知过了多久,宋言终于听到了女人的声音,那是一种柔媚的透着一点磁性的沙哑:

    “我们……”

    “不可能的。”

    这不是宋言第一次听到女人的声音,毕竟再怎样清冷的女子,床榻之上也不可能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但这般正常的和自己说话,却是头一次。

    一时间,宋言心中居然泛起些微的欣喜,心中更是好奇为何这女子会说不可能……下意识的,宋言扭过头去。

    便在这时,那女子似是早知宋言会做出这样的反应,素手轻扬,一股劲气凭空出现。只听嗤啦一声,窗帘似是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缓缓将窗户遮掩,当宋言的脑袋转过来的瞬间,最后一缕月光也消失了。

    整个房间,都陷入了彻底的黑暗。

    宋言心中略微有些失落。

    他知,这女子无论如何都不想让自己瞧见她的样貌。

    紧接着,便又听到一点动静,悉悉索索,似是移动之间裙裾和稠裤在摩擦,然后一片漆黑中眼前多出了一个人影。

    婀娜的轮廓,于朦朦胧胧中彰显着诱惑。

    哗啦。

    浴桶中多出了一个人,水面便上升了几分。

    浴桶内,水面漾起波纹。

    虽然看的并不清晰,却也能瞧见,裙摆和长发铺散了整个水面。

    下意识的,宋言想要开口,一根略带着凉意的手指却是压上宋言的嘴唇:

    “嘘。”

    “现在这样……就好。”

    话音落下,宋言便觉一阵香风扑面,紧致充满弹性的胴体,便贴在了宋言身上。

    许是因为彻底黑暗的缘故,便是脸上的那一层面纱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取下,轻轻侵占了宋言的嘴巴,樱唇在呢喃中运动。

    绛唇渐轻巧,那是眉眼与气息的交融。

    一次深吻,很久,很久。

    待到分离,两人的气息都变的粗重。

    明明黝黑的房间瞧不见什么,宋言却隐隐能感觉到一双乌黑的眸子正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几息过后,浴桶中又传来哗啦的声响。

    慢慢的,对面的人儿沉了下去。

    淹没在温水当中,唯有长发漂浮在水面。

    未及多时,宋言重重吐了口气,身子轻轻一颤,眼睛中都出现了些微的恍惚。

    便是所谓的蚀骨销魂,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

    阳川县。

    这应该是安州府,除却永昌之外,最靠近漠北的地方。

    夜空湛蓝深邃,星光点点;草尖露珠,闪着晶莹剔透的光。

    阳川县被匈奴的五万大军包围了。

    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处的营帐,还有营帐中逐渐升起的袅袅炊烟,县令的眉头紧锁……倒不是担心忽然间就人头落地,而是,他完全不明白对面的匈奴二王子究竟想干啥。

    这县令,名字叫做朱贤才,寒门出身,从名字也知道父母对其寄予厚望,而他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因一首忧国忧民的诗作名动大宁,后被白鹭书院破格收入门下。

    没错,这位朱县令是白鹭书院出身的学生。

    后参加科举,虽不是状元,榜眼,探花,但也是妥妥的殿试甲等,按说以朱贤才的能力,再加上白鹭书院的帮衬,定能青云直上,要不了多长时日便能成为朝堂上叱咤风云的巨擘。

    只是朱贤才这人,性格耿直。

    书院中的时候,几乎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同窗几乎没太多交集。入了官场又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便是有书院同窗登门想要走走关系,也都被严词拒绝,送来的礼物更是被原路退回。

    这样的性格自然是极不讨喜,白鹭书院中一些大人物便准备给朱贤才一些教训,故意鸡蛋里挑骨头,寻了朱贤才工作中的一些小错,直接将其贬官,准备磨一磨他的性子……结果这一磨,便从京官磨到了州府官,又从知州磨到了县令,到最后直接送到了宁国最偏远的阳川。

    贬官就贬官,外放就外放,他也不在意,也不抱怨,在哪个位子上就做好这个位子的本职工作……反正低头是绝对不可能低头的。

    因着阳川县临近漠北,每年春秋两季,时常便有小股匈奴人绕开边关,南下打秋风,朱贤才也组建民兵团练,配合着差役,同匈奴打过几次。

    可说到底,那也只是小打小闹。

    像现在这般,五万匈奴大军直接包围了整个县城,却是朱贤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饶是朱贤才有几分胆魄,可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匈奴人的时候,也是被吓破了胆子,根本不知该如何做……跑是不会跑的,投降更是不可能,他朱贤才可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弟子,圣人传承,丢不起那人。

    只能一边号召县城内所有青壮,拿起所有能用来打仗的东西,做好防守,一边不断差人去安州城求援。

    可事情的发展,却是让朱贤才完全看不明白。

    援军自然是没有的。

    可对面的匈奴人反应也是极为古怪,第一天的时候只是安排了一批骑兵,冲着县城大门冲杀了一波,当零零散散的箭支从城墙上射下去的时候,骑兵立马就撤退了,地上甚至连尸体都没能留下一具。

    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第五天……

    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大半月了,每天都是这般,甚至连那些骑兵都懒得换一波,朱贤才甚至都认识了对面的那些骑兵。县城内的百姓也从最初的紧张,恐惧,到现在该干嘛就干嘛,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可朱贤才不一样,身为一县父母官,他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从一些逃难到阳川县的百姓口中知晓,在安州另外的地方,匈奴大军所到之处几乎全都是屠城,安州百姓死伤无数,这让朱贤才心中越发惊惧,不明白这个匈奴二皇子究竟是怎样的目的。

    最让朱贤才难以理解的是,这个二皇子甚至在阳川县周边开起了榷场。

    没错,就是榷场。

    这些匈奴人,完全没有半点要劫掠的意思,反倒是拿出了大量的肉干,皮子之类的东西,同阳川周边的百姓交换粮食,锄头,铁锅之类的东西,只要是铁制品,几乎是来者不拒,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书籍也都要,而且肉干的价格极为便宜,几乎等于白送,以至于周边百姓慢慢就放下了心中惧意,每日到榷场中交易的人数不胜数,就连县城内都有不少百姓动了小心思,悄悄溜出城去。

    更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