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把高阳嫁给他吧(求月票多谢詠夙的盟主) (第2/3页)
虽然已是深夜,可房德的书房中依旧灯火通明。
书房中还有一个不该出现的人,房海。
身为松州刺史,按说没有特别事情不能随意离开,眼下可远远还没到述职的时候,陡然现身东陵,按说便是违了规矩。
不过房家在宁国权势极大,这点小小的问题,倒是也别想将房家怎样。
房海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个茶杯,时不时的抿一口,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对面的老爷子,老爷子手里拿着两封信,翻来覆去的看。
信本就是房海带回来的,里面的内容自是极为清楚。
其中一封信,是高阳写的。
说实话,在最初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房海也是被吓了一跳。
高阳是坠河失踪,可这么长时间没能寻到人,几乎所有人包括房海在内都已经认定高阳是在伊洛河中淹死了。按照宁国律法,失踪超过一年没能寻到人,便可以建衣冠冢,立碑悼念了。
谁曾想,在失踪将近七八个月之后,居然收到了高阳的书信……信中内容大约便是解释了一下当初发生的事情……在坠河之后,高阳于下游一处地方爬上了岸。没曾想又遇到了一伙山匪,危急时刻,恰好遇上临时驻扎在林子里的宋言和黑甲士,总算是得救。
因为考虑到婆母一直不喜自己,又怀疑坠河之事同婆母有关,便息了返回松州府的心思,随着宋言一起去了平阳。
直至前些时日,自述职归来的宋言口中知晓江妙君已经病逝,加之房海这个公公,房德这个祖父对她这个儿媳一直不错,不忍两人心中继续挂念,这才写信告知。于信中,高阳还表示虽然房俊已死,但她还是房家儿媳。
信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姿态更是放的极低。
至于另一封信,是宋言写的,简单说了一下高阳暂居平阳城这件事,让房海心中莫要因此生出什么不满,仅此而已。
两封信,一前一后到达房海手中,前后也不过几日功夫。
如果只是这信件,那还不足以让房海大老远返回一趟东陵,真正让房海重视的,是其他方面。
“父亲,这件事您觉得要如何安排?”眼瞅着房德放下手中信纸,面色微沉,似是正在思索,房海缓缓开口:“房家可是要安排人到东陵将郡主接回来?不管怎么说,高阳也是房家儿媳。便是接回来,那也是理所应当,旁人说不出什么问题。”
抿了抿唇,房德略微龟裂的嘴唇终于缓缓张开:“你的意思是,将高阳接回来,然后在家族中重新寻一个年龄差不多的成婚?如此房家和福王,和皇家的关系还能继续维持?”
“断了的线,重新系上,虽然不比最初那般结实,却终究还是连上了,不是吗?”房海笑了笑,说道。
短暂的停顿了一下,房海继续说道:“当然,前提是……宋言莫要从中作梗才行。”
房德面色不变:“怎么说?”
“宋言的喜好,父亲又不是不知道。”房海摇了摇头,语气中略微有些无奈:“宋言喜欢年龄比他大一些的,似是对人妻,寡妇这些也有特别的喜好,刚刚好,高阳两点都符合。”
“这几个月时间,高阳一直居住在平阳。”
“或许不是朝夕相处,但偶尔见面总是少不了的,说不得两人之间已有什么苗头。”
不然为何两封信会前后脚到达?未免太巧了一点。
于宋言的那点癖好,房海也是没辙。
自家小妹房婉琳,到平阳也有许久,可是从小妹寄回来的信件来看,和宋言之间几乎没有一丁点进展。莫说是进展,甚至连见面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偏生宋言也不是故意晾着房婉琳,而是平阳城着实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便是想要责怪也是没有理由的。
房德不置可否。
房海也不在意,只是自顾自的换了个话题:“匈奴入侵安州,平阳的事情,父亲也是知道了吧?”
“一月前便已经知道了。”房德吐了口气,眼神中透出疲惫。
“朝廷怎么说?”
“陛下是准备安排皇城禁卫军,银羽卫,金吾卫全部过去支援的,毕竟匈奴铁骑向来凶残,可不是女真那样小打小闹。”房德缓缓说道:“只是陛下的命令,却是一次次被门下省和中书省驳回。”
“陛下又准备调集其他州府府兵支援,同样也被某些人,以各种理由拒绝。”
“明明异族都已经打上了宁国领土,可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出兵不出兵的事情折腾了一个月,还是没能折腾出来一个结果。”
房德摇了摇头:“杨家,白鹭书院这次联手了,而且,不知怎地,原本一些中立的官员这次也有靠拢杨家和白鹭书院的打算,似是有另一股势力插手。”
“这股势力不算强大,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是非常致命。”
“很明显,他们想要借着匈奴人的手,将宋言除掉。”
“异类,总是惹人厌恶的。”
虽说宁和帝前一段时间扳回了一些,可中立势力的倾斜却是致命的打击,这两日上朝房海都感觉有些快要扛不住了。
“是福王的人?”房海抿了抿唇。
房德点头:“应该是。”
“宋言,火烧德化,一举烧死十几万匈奴大军的事情,父亲应是也知道了?”房海再次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