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小家伙,你敢不敢再说一遍? (第3/3页)
后世嗣君绝不可妄杀手足。在康熙朝夺嫡失败,最多也就是夺爵圈禁吧?
但凡寿命长点,熬到新皇即位。运气好些,摊上个如乾隆一样喜欢给别人翻案的,没准还能重获自由呢!
这怎么说,九子夺嫡也不该力压玄武门之变跟靖难之役。
唔。
也就是乌那希心声会被偷听,却听不到他们的。
否则说什么也得问一句:有没有可能,本格格说的是过程难度而不是后果严重性呢?
前两者要么一锤子买卖,要么四年打拼。
不管好坏,最起码也是主动出击啊!
而九子夺嫡,所有皇子都是都是被考核状态。一切都取决于圣心偏向,而晚年的康熙仿佛加入到了苗疆。
养蛊好手,打地鼠技能一流。
从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开始,到康熙六十一年冬他闭眼结束。
所有有心之人都得玩命讨好他。
既不能表露出争储之心,又不能让他觉得能力不足,根本承担不起江山之重。
二者之间的那个度,也实在是太太太太难以拿捏了吧?
很多时候当事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就已经被作废了入场券。
到最后胜者惨胜,败者惨败。
连雍正这个最后通关者都心有余悸,生怕自己为数不多的子嗣也展开如此厮杀。都不明立太子了,而是把传位诏书写下来藏到正大光明匾后。
等老皇帝宾天再取出来当众宣读,当众开盲盒。
让皇子们纵然有争夺之心,也鲜少有臣子敢贸然站队。
储位争夺的激烈程度大大减少。
然后么?
乌那希摇头:[唉!事实证明,甘蔗没有两头甜。雍正改明确建储到秘密立储后,通关难度降低了,继位之君的能力也一茬茬断崖式下跌。世人都说大清没昏君,至少没有明朝那样典型性的。可……]
[处在那么个处在那么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庸碌无能不就是最大的原罪吗?]
[就如秦惠文王所言:大争之世,列国交战频频,强则强,弱则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