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从没有哪一次,康熙盼着小公主真能装神弄鬼一把 (第2/3页)
太子找理由,就像是乌那希天然站在她阿玛的立场上一样。
只能说人心本来就不长在正中间,有所偏好,简直再正常不过啦!
乌那希现在就看她家大伯很顺眼,觉得他不但在摊丁入亩试点上与她心有灵犀,成为了她的嘴替。
在整顿军纪上也特别雷厉风行。
上来就引爆吃空饷的大雷,接着又发现一些八旗兵丁身份有异。
细查之下才发现,那根本就是冒充的。
是那些八旗老爷们不愿吃那个行军练军的苦,却又舍不得那铁杆庄稼。于是在自己的月俸里拿出一部分来, 雇个家庭悲苦的汉来替自己参军。
还有那年老到翻身上马都困难了,还赖在军营里拿饷银的呢。
而那些真正年轻精力好,该出来保家卫国的却不是雇工就是等不到名额。一个个的走马章台,提笼架鸟,倒很有好侄女吐槽的那些八旗子弟风范了。
这大阿哥哪儿受得了啊?
连小侄女都知道该砍砍,该杀杀,他这当大伯的还能不知道?
当晚,大阿哥就大马金刀地坐在书房,铁画银钩,洋洋洒洒地写了好长一份谏言书。
也或者叫杀头名单?
毕竟按他的说法,跟吃空饷有关的官员都该死。
雇民代兵的也该杀一波,起个震慑。
相关的考核也得严格起来, 把那些年老体衰,扛不动刀、拉不开弓的也都遣散了,再招些年轻肯吃苦的来。
那些虽行为可恶,但实够不上杀头的索性撵到关外去吧。
带着玉米,土豆,红薯跟御田胭脂稻一起。
看看这些高产,早产的优良种子,能不能在关外沃野上开出希望的花来。如果能,朝廷是不是也考虑把关外龙兴之地也都经营起来?
诶哟!
这最后几句,可真真说到乌那希的心坎上了:[啊啊啊,大伯好厉害!明察秋毫,高瞻远瞩。皇玛法把他派去整肃军务可真是派对了,哈哈哈。]
[还有,谁说我大伯鲁莽愚蠢又恶毒?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