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1) (第2/3页)
1952年,16岁的祁元初从省立砚山中学毕业,进入砚山电机厂工作,高中毕业的她算是知识分子,没有进车间,而是去了宣传科,成了一名宣传干事。
现在是1954年秋天,祁元初已经18岁了。
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联谊会,其实也就是相亲会,好多未婚男女参加,年龄跨度还比较大。
上辈子,祁元初接受了张大姐的提议,去参加了这次相亲会。在那里,一个叫池定归的营长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主动追求,祁元初同意了。
这个时候的婚姻就是这样的,相亲认识、接触一下、确定关系、结婚。
池定归25岁,长相端正,脾气温和,还是个孤儿,立过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没有婚史。这样一个人,在祁元初和她的母亲、外祖父看来,是个很合适的丈夫人选。
俩人接触了没多久就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池定归这个人,没有很突出的优点,同样也没有很突出的缺点。他的工资有一半上交给妻子,另一半自己留着。
祁元初也不介意,因为部队离她工作的电机厂很近,所以,哪怕是结了婚,她也没有放弃工作,她自己是有工资的,并不惦记池定归的钱。而且,池定归交给她的那些,也足够支撑日常生活开销了。她自己的钱都能攒下来。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1958年,池定归带回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跟祁元初说,那是他的故人,曾经对他有恩,现在故人落难,他不能坐视不理。
一开始,祁元初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人家既然对丈夫有恩,那自然是要帮的。
池定归给女人和她的孩子找了房子,还把之前攒的钱也都给了她,此后他也不再攒钱,每个月的工资一半给祁元初,一半给了那个女人。
而池定归的整颗心,也都系在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身上了。
祁元初反射弧有点长,过了段时间才觉察出了不对劲,这不就是两个家吗?
好家伙!池定归想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