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转述 (第3/3页)
一首《国际歌》。
“在‘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的调子里,魏宣歪在沙发上,一手攥着自己的遗书,一手捏着一片小刀片,在沙发上缓缓闭上了眼睛。展现了一幕潜伏者自刎的壮烈景象。”
时山的描述极富画面感,商叶初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了那副场景。魏宣设计的这一幕听起来似乎有些眼熟。
商叶初凝眉细思,恍然大悟:“马拉之死?”
“准确的评价。”时山投来赞许的一瞥,“画面几乎完全一致。”
下了苦功夫的并不只有商叶初。魏宣的设计十分巧妙,画面感很强,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商叶初只是微微一想,心中便警铃大作。
“郑编对魏宣的设计很满意,徐导却不尽然。当时问了好几个问题。”
时山露出回忆的神色:“徐导问:‘李益明是在什么情况下暴露的?’
“魏宣回答:‘被叛徒出卖,无可挽回。’
“徐导又问:‘放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魏宣说:‘李益明伪装了半辈子,想在临死之前做一回自己,听一听自己魂牵梦萦的歌声,在幸福中死去。’
“徐导再问:‘李益明被关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还可以听唱片?’
“魏宣说:‘是她主动向特务提出的要求,想在临死之前听一首曲子。’
“徐导听见这话就笑了:‘也就是说这是行刑前?’
“魏宣承认了,徐导说:‘特务是想将李益明秘密处决,还是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魏宣说:‘当然是明正典刑,杀鸡儆猴。’
“徐导质问道:‘既然想用李益明震慑其他人,为什么还会让李益明接触到刀片?明明应该严格对其进行搜身和监视,避免她在行刑日之前自戕!’
“这时候郑编发话了:‘用吃饭的瓷碗碎片割腕,不可以么?’”
时山的语气很平,只是最基础的转述。商叶初仍然听出一股腥风血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