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穷兵黩武 (第2/3页)
马,随后又经历了景帝的数十年休养生息。
待到武帝即位之时,
齐国可谓是国富民强,
据传,
当年太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一层又一层地堆放着,多得都漫到了外面,以至于很多粮食都腐烂了不能吃。
就连养马场,用于喂马的饲料,都是用的小米。
然而,
即便是这么丰厚的家底,
在对匈奴展开全面决战的短短十余年,整个齐国就已经变得社会动荡。
民力竭,财用竭,海内虚耗!
师出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虽然十余年的战争,让匈奴损失惨重被迫远遁漠北,至此漠南无王庭。
但是,
齐国也因此,差点亡国。
万幸武帝之后,即位的宣帝力挽狂澜,才致使齐国没有亡于南宋、南梁之手。
这就好比孙子兵法中所言,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一个国家,
大规模的用兵,也就是穷兵黩武。
其中,
最大的消耗,
便是因为粮草的远程运输。
征集当地百姓运粮,那就会有土地陷入荒废,影响第二年的耕种,而且当地的物价也会随之上涨,会导致百姓财富枯竭。
军力耗尽,财物枯竭,国内十室九空。
所以,
通常大军远征,
首选就是依靠水路运输粮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兵家必争之地,都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运输便利的节点。
因为一旦卡在这里,
敌人想要过去,不知道还得多走几十乃至数百里,而这么漫长的运输线,后勤粮草根本没办法运送,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去打。
而现在从模拟中看到的问题是,漠北之地根本没有水网,也就是没办法用水路运送粮草。
一旦大规模的出征,
到时候,
齐国就会面临日益沉重的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