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续欲降汉久矣,适才相戏耳! (第3/3页)
好气又好笑。
什么时候前线的最高统帅,还要给下面人证明自己的忠心,表明自己不会降汉了?
可偏偏这事还真没法说,因为有先例的!
像魏续之前举的例子,如夏侯惇,邢道荣,还有乐进、李典、孙权等,一只手都快数不过来了。
在面对汉王之时,确认最高统帅的政治立场,确实是当下不可避免的首要之事。
否则无论下面的人再怎么忠心,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死作战。
结果转头自家最高统帅,像夏侯惇、邢道荣一样降了,那真是没理说。
吾等还在死战,将军何故先降,已经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桩桩血淋淋的例子。
因此,在被汉王寄了劝降书信的当下,在一众表示要为小沛死战的部将面前,张辽无奈的发现还真是有必要先洗清身上的嫌疑。
好好好,亏他方才还以为汉王空有智名,却在明知自己忠义的情况下,寄来劝降书信,以义子为诱,徒增笑耳。
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等着呢!
区区一封书信,竟有离间人心之能,一旦自己身上的嫌疑不清洗干净。
那今后守城厮杀之时,众将不得分出一缕心神,牵挂着张将军今夜会不会投降?张将军明天会不会投降?张将军到底嘛时候去当汉王义子?
见鬼!
迎着部将们充满疑虑的眼神,张辽心道一声苦也,这就是直面汉王亲征的压力吗?
心底长叹一声,他只得苦笑看向此刻一身正气,忠义凛然的魏续,问之曰:
“当下汉军大举压境,辽也不可能出城作战,斩将擎旗,杀几个投名状来。
魏监军以为,辽何以明心迹,以安人心耶?”
这还真得问魏续,因为他既是吕布亲派的心腹监军,又是吕布的内外之亲。
众将之中,也唯有魏续给自己站台背书,才能让大家相信。
魏续似早等着这一幕,也不迟疑,笑谓众人曰:
“想要证明张将军忠心,其实不难。
一来,目下书信已为续撕毁,便是张将军欲降,也无书证。
二来,只要将军今夜受我等监视,安心待在房中,无有开城受降之举,则负汉王之约,使汉王空等一夜,从而对将军失望。
一无书证,二负约期,足以安众人之心。”
张辽颔首。
确实,只是在房中等上一夜,负了汉王约期,已经是当下最简单便捷的表明心迹之举。
至于说魏续提出这个建议,实则别有所图,张辽是完全就没往那方面想。
他这会还以为魏续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吕布而要监视自己的忠心呢。
毕竟汉王的劝降书信和许诺条件,都是写给自己的,又不是给魏续的,更不是说魏续也献城投降,就也能当上汉王义子的。
书信里汉王根本就没给魏续许诺任何条件,他没事投什么降?
何况魏续是吕布内外之亲,深受重用,此番派来当监军,就是为了监视自己不会投降的。
倘使监军带头投降,那吕将军派这个监军过来的意义何在呢?
因此张辽对魏续大义凛然提出的建议,属实是毫无防备。
堂上,众将见他同意,皆称张辽以为“忠”。
夜,魏续监察军中,见畏惧汉军而惶惶之将,便以责罚为名,召至帐中。
其满脸忠义,怒斥众人。
“汉军来势汹汹,今当为城死战,何生怯也?”
众将羞愧难当,低头讷讷不敢言。
魏续冷笑,“汝等乱我军心,当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众人见他拔刀出鞘,真要杀鸡儆猴,明知必死,遂大胆出言。
“汉军八十三万,纵横天下,孰能敌之?”
“汝与张将军欲为齐王而死,我等却欲求生。”
“汉军倾轧而下,小沛城破已是必然,汝虽今日猖狂,来日亦死无葬生之地!”
“今不寻生路,反欲杀我等,不过取死之道,我当笑汝于九泉!”
见众将情绪激动,明知将死之下,都说出了真心话,魏续当场手起刀落!
手起刀落将另外几个求饶保命,言说自己对齐王忠心耿耿之人,斩首示众。
众将惊异之!
迎着众人惊异的眸光,魏续笑而言之。
“此等反复无胆之人,恐为张辽传讯,而误大事。
诸君勿虑。
续欲降汉久矣,适才相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