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何人不通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何人不通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何人不通袁? (第2/3页)

 现在齐国要亡了,汉军压境的时候,你知道要靠我的计策了?

    尽管心思意味难明,陈登面上还是给了高顺一个一切尽在掌握的轻笑。

    只见他轻笑慰之。

    “将军勿忧!

    汉王所以兴兵犯境,盖因齐王行刺其义子也!

    今我或可亲往汉营出使,为汉王解开误会,表明齐王只是一时糊涂,非有意冒犯天威。

    届时痛陈袁吕联盟之利害,使汉王明白鹬蚌相争的道理,或可解徐州危局。”

    高顺闻言,略感疑窦,眼神狐疑望向陈登。

    “先生此计可行否?

    汉王兴大兵而来,岂是一句误会就可平息?

    只先生一人出使,如此轻易,就可解徐州之危?”

    陈登见他起疑,故作无奈苦涩之态,为之一一解释。

    “岂能如此轻易?

    然鹬蚌相争的道理,天下皆准。

    眼下汉王北上在即,同曹操殊死决战,近在眼前。

    当下我等若倾力守城,不说挡住汉军,但却足以拖上一时半月的,使汉军消耗部分力量。

    而此消彼长之下,岂非便宜曹营?

    更何况汉军先锋今已至轘辕关,两军交锋在即,汉王主力若是被我等拖在徐州,使轘辕关战局有变,汉军先锋为曹操所趁,犹未可知。

    再者我等虽无抵御汉军之力,可齐王率领精锐战力犹在,若是将齐王逼迫太甚,使之彻底投曹,共抗汉军,难道是汉王所希望看见的吗?

    至于那位汉王义子,若是被齐王当真刺死了,事情无可挽回也便罢了。

    眼下只是听汉王书信中言义子被刺,详情尚未可知。

    我此去汉营说之,若是义子并未身亡,汉王又何必为他一人,而付出我所言的这些代价呢?”

    高顺亦被陈登井井有条的道理说服,只觉深以为然,头头是道。

    但隐隐又似感觉有哪里不对,没等他开口,陈登便趁热打铁,继而言之。

    “仅以上这些,便妄想汉王退兵远远不够。

    首先已经被汉军占据的郡县,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甚至为了请汉王退兵,我等要做好割地赔款,永为下邦的准备。

    并发书请齐王率精锐猛攻曹操,以证明袁吕联盟的决心。

    如此,登才有几分把握,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汉王退兵。

    即便如此,将军也要早做准备,以免和谈被拒,徐州难保。”

    高顺听得连连点头!

    对了,这就对了!

    想要那位汉王退兵,一点代价都不付出又怎么可能?

    眼下哪怕割让几个郡,只要能保住齐国,就是万幸。

    这样有割地赔款的利益在前,鹬蚌相争为曹操所趁的害处在后,再加上吕将军又双叒叕反复,倒戈曹营的袁吕联盟大义。

    想来即便是汉王,也会被陈先生的道理说服,就此退兵的吧?

    念及至此,高顺朝陈登深深一拜。

    “此去汉营,生死难料,先生大义!

    幸而此番有先生出谋划策,否则徐州危矣。

    待齐王归来,顺必为先生请功。”

    陈登连连摆手,“齐王临行托登以大事,今不过尽力而为。

    此去成败难料,一旦事败,便唯有靠高将军殊死守城了。”

    高顺握着陈登之手,久久不放。

    “我送先生!”

    待离开了议事大殿,回到陈府收拾行头,陈登沐浴更衣以出迎汉王。

    府中,待他出行之时,陈珪杵着拐杖拦在他面前,早等着他了。

    陈登入拜,“父亲。”

    陈珪深深打量着他,眸光意味深长,“决定好了?”

    陈登迎着他的目光,微微颔首。

    “营图反正,以效天下正朔!

    吕布反复之贼,曹操窃国之患。

    今天下苦诸侯久已,非汉王无以救苍生。”

    陈珪眸光幽幽,问之曰:

    “为父听说你与刘备,私交甚笃,他亦引你为知己”

    没等陈珪继续说下去,陈登便出言打断。

    “玄德公,好似这乱世污浊之中,燃起的一缕理想高洁之火,让我等蝇营狗苟之人,见之形秽,如何能不心向往之?

    然而大汉天下,这一捧自太祖高皇帝斩白蛇起,就炽热燃烧的明阳之火,早在这幽幽四百载间,被我等世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