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我叫常威天生神力,得偿所愿(二合一求月票) (第3/3页)
“这这这……”裴少卿一副不知道该说什么的表情,好一会儿才义愤填膺的说道:“岂有此理,公孙掌门简直乱来!柳姨放心,我帮你做主!”
好好好,他就知道公孙逸看见他写的那封信后肯定能从中得到启发。
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不!”柳玉蘅脱口而出,面色苍白的说道:“师兄的心都已经不在我这里了,又何必让他更讨厌我呢?”
“那柳姨难道你就这么自己忍气吞声了吗?”裴少卿为其打抱不平。
语气带着蛊惑和鼓动的意思。
柳玉蘅闻言痴痴的望着他,在酒劲儿的作用下无限放大了心中的种种情绪,欲念、痛苦、悲伤、愤怒等。
她红唇轻启,“既然师兄认为我与公子有奸情,那就如他所愿吧。”
说完就搂着裴少卿扑过去。
“柳姨别……呜呜……”裴少卿装模作样的推了她几下,完全推不动。
两人唇分,牵扯出一丝晶莹。
柳玉蘅眼神迷离,不知道是酒精的作用,还是情欲导致,她改为跨坐在裴少卿腿上,伸手取下发簪,原本盘子的秀发瞬间散开宛如瀑布垂落。
“妾身美吗?”
她轻声问道。
“美,美。”裴少卿看痴了。
柳玉蘅把裴少卿的头搂在了怀中,“那你还等什么?”
她现在的表现和平日里端庄秀丽的她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可见是真的喝醉了。
裴少卿也不再客气。
柳玉蘅虽然年龄大了,但因为常年习武和未曾生育过的原因,身材保持得非常好。
大腿丰满,小腿纤细,玉足盈盈一握,浑身无瑕,滑如凝脂。
两人迭迭不休。
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如狼似虎。
在最能干的年纪遇到最猛的她。
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遇。
裴少卿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
《桃花源记》。
………………………
雄鸡一唱天下白。
柳玉蘅觉得头痛欲裂,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见了裴少卿,然后瞬间清醒,猛地从床上坐起,发现自己一丝不挂后且浑身狼藉神色更加慌乱。
“公子你……你……你怎么会在妾身床上?”她惊慌失措的质问道。
声音颤抖,隐约带上了哭腔。
裴少卿一脸无辜和无奈的摊了摊手说道:“柳姨,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何用?我们该做的都做过了。”
“住口!你无耻!”柳玉蘅怒骂。
裴少卿说道:“柳姨,昨晚上可是你主动的啊,我推都推不开你。”
柳玉蘅一愣,仔细回忆,脑海中闪过了一幕幕片段,脸色绯红,羞愧交加,“我我……我怎么能够……”
“柳姨,我不怪你。”裴少卿温柔的将她搂在怀中,轻声细语的说道。
柳玉蘅抿了抿嘴,绝望的闭上了眼睛,“公子,此事请别告诉兰儿。”
她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赵芷兰。
“嗯。”裴少卿点点头,有些内疚的说道:“只是我对不起公孙掌门。”
“我……”柳玉蘅刚想说自己其实已经与公孙逸和离了,但想到裴少卿希望铁剑门是一个整体,便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改口道:“是他先对不起妾身,而且他不是说愿意成全我与公子吗?我们这不是正如他所愿?”
她话里满是幽怨和赌气的味道。
因为心里对公孙逸还有感情在。
“此事要让公孙掌门知晓吗?”裴少卿手指在她精致的锁骨上面游走。
柳玉蘅咬牙说道:“当然要。”
她就是想气公孙逸,若不让他知道的话,那岂不是白被裴少卿睡了?
“柳姨。”裴少卿突然喊道。
柳玉蘅闻声侧头,“嗯?”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
“啊?!”
半个时辰后,裴少卿神清气爽的穿上衣服走出了柳玉蘅的房间。
公孙逸的忠心他已经会到了。
忠不可言,忠不可言!
房间里,柳玉蘅艰难的爬起来,感慨道:“后深可畏。”
她也算得肠所愿了。
洗漱完后穿戴整齐出门,心虚的她走在府中总感觉谁都在看自己。
“师娘。”赵芷兰迎面喊住她。
柳玉蘅笑得不太自然,“兰儿。”
“师娘你跟师父和好了?今天气色看起来很不错。”赵芷兰说道。
柳玉蘅眼神飘忽,“是啊,我早就说了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我跟你师傅风风雨雨那么多年,闹点小矛盾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虽然已经跟公孙逸和离,而且也跟裴少卿有了夫妻之实,不过她表面上还要和公孙逸继续装成恩爱夫妻。
这样有利于铁剑门,毕竟赵芷兰这些弟子肯定不希望他们分道扬镳。
“那就好。”赵芷兰笑吟吟的。
柳玉蘅说道:“公子昨日操劳了一天,我去厨房给他煲锅汤补补。”
“我也去。”赵芷兰雀跃道。
同杆共哭的两人结伴走向厨房。
……………………
时光飞逝,月底。
距离纳赵芷兰过门还有两日。
关于围凤凰山收门票一事,皇帝的回信到了,裴少卿看完大喜过望。
皇帝真是从来不让他失望。
立刻去向王县令通知这个消息。
“老王,关于围山的事,陛下已经答应了,蜀州卫应该已经在赶来通州的路上,等他们一到,我们就立刻广发英雄帖,召集天下群雄前来。”
“一切皆由裴兄做主便是。”这段时间依旧是连修士的毛都没有找出来一根,老王也已经看开了,能赚一笔门票钱,就不枉他们白找那么多天。
裴少卿说道:“可还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王县令问道。
裴少卿答道:“那支残破的阵旗在你分舵,怎么才能在不暴露我俩关系的情况下合情合理的落到我手中拿来展示,而不引起你下属怀疑呢?”
“此事我早就想过了,你我做一场戏便好。”王县令坐直身体说道。
裴少卿笑道:“愿洗耳恭听。”
“我们这样这样……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