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济 (第2/3页)
。”
何惟道忙微弯,摇头:
“占使君的时间休息本已惶恐了,哪里敢催使君?”
袁袭脸上的微笑不变,然后开玩笑地说道:
“老何啊,最近你可是搞了不少事,现在军中都怕你们黑衣社,怕你们调他们麾下的精干入社,好些个都说到我这边了。”
何惟道苦恼道:
“袁判,我也不想如此,现在咱们黑衣社草创,什么都要人。再加上军中不晓得谁在说我们黑衣社都是一帮鸡鸣狗盗之徒,让不少人都拒绝入社,我不这样,使君交待我的时间我完不成啊。”
当日赵怀安布置黑衣社任务时,袁袭就在现场,所以晓得何惟道担子重,但还是有心提醒了句:
“老何,你是从咱们幕府出来的,是咱们自己人,当然能理解你做事不易。但那些衙管的武夫可不管你啊,他们个个把精锐武士看得重,你这样去抽,他们能不有话?”
何惟道皱眉,哼了句:
“这些武士都是使君恩养出来的,他们那些武夫也敢将之据为己有?”
袁袭将手指放在嘴边,示意他声音小点,然后才拉他到廊庑下,压着声音说道:
“他们当然不敢,但人的心思你要懂,租人家地租的久了,还觉得这地是自己的呢?更何况手上的兵?所以这是人心难免的。现在世道越发乱了,你我这些文人要想站稳脚跟,除了咱们自己能抱团,能得使君信任,还得明白一事。”
何惟道问道:
“怎么说?”
袁袭压着声音,认真道:
“我们要理解使君,晓得他这个位置的难处,他和下面这些人又是兄弟,又是上下,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做得过,也不能当面说。但咱们要为使君分忧,不用使君吩咐,我们自己要有觉悟。”
“武夫们嘛,打仗嘛,生死一刻的,自然得乾纲独断,可这独断久了,难免心思就岔了,所以就需要人给他们紧紧箍,拉拉缰绳,让他们别太跳。这种事使君不好出面,自然得我们来。”
何惟道明白了,沉吟了会,笑道:
“袁判,学生晓得了,不过这也是后话了,咱还是先把人手补齐,先把架子给拉起来,这一天天的,实在也累得不轻。”
袁袭也笑了笑,这种事本来也是点到为止,确认了一下彼此的默契。
至于结党,他也是万万不敢的!
再说了,真要结党也不会和一个特务头子结党啊!
……
偏厅内,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粗汉正在给赵怀安展示几个铁环,还时不时的用匕首戳着,检测铁环的坚固。
在看到铁环的确能挡匕首的切割,赵怀安点了点头,然后接过其中一串已经串好的铁环,然后问道:
“工艺看着差不多,坚固程度也够,这耗时要多久?”
这次留下的制甲大匠姓费,是赵怀安在西川的时候带回来的,世代都是地方制甲的匠户。
费大匠回道:
“回使君,这是我亲自打制的,用了淬火,所以用了半日,如果是一般匠人,大概需要一日到一日半才行。”
听了这话,赵怀安皱了眉。
这一次他将几个大匠都留下来,就是要问问这个打造锁子甲的进度。
在西川的时候,赵怀安最早接触到的锁子甲,这东西他还是很眼熟的,很多西方影视剧都有这个,只是没想到的是,大唐这个时候也有了。
不过他后面也晓得了,锁子甲在唐军也是列装不多的,多是给精锐还有边军在用。
但后来他在南诏军那边缴获了不少锁子甲,而南诏军的又大部分是来自吐蕃那边的。
不过一开始赵怀安也没有怎么在意锁子甲,只是让少部分精锐还有军官武士们配备,因为这个对箭矢和刀剑的防御是非常好的。
但在当时,锁子甲对保义军来说却并不是什么有性价比的甲胄。
因为锁子甲对于长矛或者重兵几乎没有任何防御性,而当时保义军所面临的却是一场国战,他的敌人是南诏军中的那些精锐们。
双方打的都是水平非常高的阵战,靠的就是甲坚弓快,排槊大枪,过于精细的锁子甲确实不适合当时的战场环境。
可在到了中原打草军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草军的战斗风格还是游击,一击不成就千里转进,这种情况下,赵怀安麾下的保义军就常常追不上。
因为前者是无甲逃跑,保义军这边又是披甲去追,这怎么可能追得上?
至于让保义军也不披甲,这一点赵怀安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军中义保制度的存在,每个保义军都很精贵,如果因为轻率追击而被敌军打了伏击,那才是亏大了。
此外,保义军现在的装备出现了某种性能过剩,这已经是说好听点的,实际上,就是到了大炮打蚊子的程度。
赵怀安带出来的衙内马步八都,加上后面收下的寿州赤心都,这些部队的披甲率都在八成左右。
而他们的敌人大部分都是无甲的草军,这种情况下再披铁铠战斗,完全得不偿失,而相反,保义军武士们只需要披着锁子甲就能兼顾防御与机动性。
但问题来了,在分开问过几个大匠后,这些人给出的结果都差不多,那就是如果造一件锁子甲,一个工匠干的话,至少需要八个月左右。
而保义军现在的锁子甲缺口至少差三千件,他就是找三千名成熟甲匠,也需要年底才能交付,可眼下草军明显已经要打进平卢军了,哪还有八个月的时间给他呢?
实际上,一开始赵怀安是打算让杨复光补充的,毕竟宣武军武库充盈,掏出来三千件锁子甲问题应该是不大的吧。
但他问杨复光的时候,杨复光还真就告诉他,这个真没有。
因为唐军普遍装备的铁铠就是明光铠、山文铠、扎甲、以及少部分会有锁子甲。
其中明光铠也是保义军五个衙内重步都列装的主流铁铠,也是唐军重装步兵的标志性铠甲。
这种从上到下都有甲片覆盖的铁铠也是军中突骑以及中高级军将们的装备,普通人别说装备了,他们的命都没甲胄维护的钱贵。
而赵怀安靠着在西川战场,光州大别山剿匪,还有此后中原的几次战斗中,差不多积攒了五千多领明光铁铠,也正是这些装备构成了保义军的核心战力。
这个数量有多骇人呢?就以最富裕的宣武军来说,他们十万兵额配置的装备,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攒,保养,大概才万领左右,而这已不晓得是多少代匠人打造留存下来的了。
果然,抢总是比种田要来得快得多了。
而宣武军除了这万领大铠之外,主流的甲胄还是山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