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瑕丘 (第2/3页)
此,虽然依旧是被动防御,可依旧在城北构建了三道防线,准备节节抵抗草军的大规模进攻。
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暇丘城的城池并没有那么坚固,因为久不修缮,最开始的暇丘城也和很多藩镇一样,城垣多处坍塌,甚至有些地方城门洞都没办法关上。
后来当草军从隔壁的濮、曹二州蜂起,当时的兖州刺史也担心民乱会传到本藩,所以才扣了一批两税,专门兴工修补,甚至刺史本人都亲自上城督催,终于在当年的年末修建好了城垛。
然后草军就开始大规模进入了兖州。
可以说,要不是那位老刺史的预见性,兖州早就被第一时间攻破了。
但即便如此,城头上依旧有大量的防御工事还没来得及添补,所以在晓得直接守城的希望不大时,兖州的兖海军便在草军抵达时,选择出城列垒,内外一并防御。
其中在西面的洸河、东南面的泗水一带设置哨站,游船,同时在北面构筑了三道壁垒防线。
可在修建第三道壁垒的时候,操劳过度的兖州刺史病死,而当时朝廷新任的兖州刺史还没上任,于是就由长史李系代行刺史之职。
李系出自将门,是西平郡王李晟的曾孙,他的曾祖是能图画凌烟,和太宗一干旧臣并举的社稷功臣。
可李系虽有这样的背景,却在兖州的威望并不高,因为这人无勇略,虽然讲起兵道也是滔滔不绝的,可在下层的武夫眼里,你就是什么也不是。
而他的前任,也就是那位病死的老刺史,他姓崔,其人却是一个手段狠辣的,此前曾因为有军将衙参不到,然后就被他推到衙门处斩首,其人就是这样一个杀伐决断的人。
可偏偏牙兵们就信这些。
这年头要想坐稳刺史的位置,要不就是手段狠的,敢杀人立威还能不被下面哗变弄死,要么就是武艺经略战功都是让他们佩服的。
而偏偏李系好像除了个好家世,其余两个一点没看出来有,所以哪在牙兵们群体里有威信?
也正因为此,李系在崔刺史死后,就没办法推动建设第三条防线了。
因为按照当时的计划,修建第三条防线的木料都是拆除城北几个坊区的房子来营建。
而这些房子、宅邸不是来自城内土豪的,就是来自军中牙兵们的,以前他们不敢和崔刺史炸刺,可当李系做了个代的后,却纷纷跳了起来反对。
初获得权柄的李系还需要依赖这些人守城,所以也不敢开罪这些人。
所以当时李系退而求其次,不再用木头营建第三条防线上的壁垒,而是修建土城。
可就在这个时候,草军浩浩荡荡地杀到了,才刚刚挖掘了一半泥土,最后只能勉强搭建了个齐胸的土墙后,就草草结束。
但李系也不真是个纸上谈兵的,出自顶尖将门的他,有着足够的守城理论。
他在城内严肃坊区,铲除奸细,在街道上设置栅栏,稽查出入;然后就开始整顿料兵。
当时涌入暇丘的各州县兵、土团众多,李系专门将之合并设营,最后编整出了两个都的牙兵,四个都的藩兵,四个都的州县兵。
再加上,他又从涌入城内的土豪乡团中编练了三千守城的壮勇。
如此兵力虽称不上雄厚,可还是能勉强应付草军的连绵攻势的。
而草军十日围攻都不能破兖海军的第一道壁垒防线,也足以说明这些兵力和防御体系的有效。
……
以上这些情况,票帅刘汉宏是相当清楚的。
刘汉宏是今年初的时候投靠王仙芝的,当时他带着千人左右的土团乡夫奉上命去讨灭入境草军。
是的,让只有千余兵力的刘汉宏去干掉拥兵数万的王仙芝。
所以刘汉宏毫不犹豫就劫掠了后方辎重,将之分给诸部下后,然后带着他们投奔了草军都统王仙芝。
而王仙芝也相当看重这个本地出身的军吏,所以即便刘汉宏入伙晚,但依旧做了一位有独立兵权的票帅。
而刘汉宏本人可能是真的适合干这一行吧,总之经历过两个月的兵力大扩充,刘汉宏已经有核心草军四千,附众一万五千的部署了,这在诸多票帅中也能位居中游了。
当然这些数字是刘汉宏奉王仙芝命令开到暇丘的时候统计的,现在打了十天的烂仗,死了不少人,也又收了不少人,现在具体有多少人,他也是不清楚的。
不过他已经不怎么关心了,因为在他眼里,即便有再多的流民补充,那也是个炮灰。
这几日他都亲自来第一线观战,近距离看草军是如何攻寨的。
这些人冲的时候是一窝蜂,扛着些木头和梯子就冲上去了,然后稍受几波箭雨,就被打了下来,然后就是一溃而回。
而这些人回来后,就开始心安理得地开始造大米饭,说什么今日苦战多时了。
对于这些混子,刘汉宏自然心里是有想法的,所以他就想着好好整顿一下。
可当他将一些想法说给其他一些草军票帅们听时,却受到了大量的嘲讽和不支持。
而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实际上刘汉宏虽然不是兖海军牙兵出身,可到底也是正经藩军出身的,对于练兵是有很强本能在的。
可练兵是需要物资支持的,无论是武备还是粮秣,还是精干的军官,以及一个稍微稳定的训练环境,让他在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