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双宝认大佬做爷爷 (第2/3页)
定是真心觉得她漂亮字又好。
萧记者唇角一弯,假装苦恼道:“可是新闻报道要写实客观,不能添加形容词怎么办?”
这可难不倒满满这个小聪明,“写个勤奋典范不就行了?”
他拍起小胸口,开始吹起妈妈请缨上前线的事迹来。
听到前面,众人还在感叹姜宁宁是位勇敢无畏的的女同志,到了后面一个个都瞠目结舌。
在新华分社连续刊登十篇稿子的含金量,外人可能不知道,但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业内最高的奖章之一了。
这时候的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十分权威且具有公信力,不是随便投篇稿子,花点钱就能上的。
“当然必须要感谢下文秀英,文阿姨,是她给妈妈投递的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满满年纪小也懂得这个道理。
“文秀英?”萧记者觉得很熟悉,而后一拍大腿,激动地对徐老说道:“主编,咱们这期收录一篇外来稿件,写的是战士勇战台风的内容,好像作者就叫姜宁宁。”
当时她还纳闷,为什么投稿人和写稿人不一样,专程打电话过来询问。
这下子徐老不淡定了,“小姜干事文笔老练,组词遣句看得人热血沸腾。”紧接着语气有点酸:“可惜了,要不是江城距离首都太远,我就要跟老薛你抢人了。”
旁边孟老也搭腔:“小姜干事不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还协助江县妇联做好灾后重建,的确可以列为勤奋典型。”
大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哥哥,这个典型感觉哪里怪怪的。”夏夏有种直觉,妈妈似乎不想要太勤奋。
要不然她为什么天天踩点上班呢?
满满挠了挠后脑勺,“那待会儿悄悄跟薛爷爷说,不给妈妈这个典型了。”
正好小李和其他警务圆端着饭过来。
薛老冲着兄妹俩找招手:“满满、夏夏,过来薛爷爷这里吃饭了。”
团子们手牵手踢着正步上前,招人稀罕得不行。
军区食堂的饭菜有荤有素,都是统一的。
夏夏眼尖的发现其他人都是米饭,唯有薛老是一碗清淡面。
那碗面很神奇,一根长长的面条,中间不连断。
乌溜溜的大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