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灾 (第2/3页)
山起,到如今康熙五十一年,靠山吃山,采参采药的跑山人们,要么被迫投靠清廷为“参丁”,要么落草为寇。
而原身的祖父和祖母,是一对明末的辽东汉人夫妇,祖父是郎中,祖母是猎户,战乱之中,二人流离失所,最终因有本事而被长白山附近的跑山势力收留。
清代辽东缺医少药,懂医术的跑山人更容易获得威望,且祖父喜行善,常游走各地,熟悉山区路线和人际网络,祖母便背着弓保护他。
几年下来,原身的祖父祖母逐渐建立起了威望,接过了老把头的位置。
没几年,康熙封山。
康熙十六年起,清廷严查“私采人参”,设立“官参局”垄断人参开采,违禁者将受严惩,跑山人需依附于八旗或官办参场,成为“参丁”或“牲丁”,身份上近乎奴役。
清廷又在长白山周边设立“柳条边”,也就是壕沟与柳篱组成的边界,派兵巡查,违禁闯入者,常被就地处决。
跑山人们失去了谋生手段,不得不开始冒险潜入深山,或转向其他未封禁山区谋生,原身的祖父眼见官参局强征人参,滥杀跑山人,决意转入深山之中。
原身的祖父是个很负责的善人,威望名声极高,所以他手下的跑山人与边民纷纷响应。
于是这一个土匪寨子,便初步成型。
祖父祖母去世后,原身的父亲母亲接手了这个隐居的寨子,因为缺少许多日常补给,于是常与朝鲜边民走私,有时候还会“劫掠”商队,留下人参草药皮毛,带走生活必需品。
原身的父母都是不愿辜负大家的人,这样危险的事情,常常是亲自前去。
半年前,二人和其他几个寨子中的人,在和朝鲜边民走私,贸易的过程中,为官兵所围堵,几枪毙命。
原身没哭,站出来继承了寨子,和叔伯婶婶们偷回了父母和其他人的的尸体,埋葬在祖父祖母身边。
随后这半年间,原身在几个女真部落和其他木把,参匪势力之间频频走动,将祖父留下的医书手札抄了许多份送出去,为他们这个寨子换取了一些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