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憔悴 (第2/3页)
他们于是终于彻底放松下来,悲切的哭泣着讲述自己的遭遇,控诉朝廷的残暴。
殷灵毓越听越蹙眉。
这事儿……好像还是和她有关系的。
杀良冒功,清军常用这种手段,一方面敷衍上面的要求,一方面得到功劳,反正是边缘小部落和汉人,他们不在乎的。
百姓也没有办法反抗。
比起有枪的悍匪,杀一些百姓要轻松和划得来多了。
因为他们将百姓视为的是财产,是可压榨资源,是需要防备的对象。
唯独不太能算是子民。
而是奴才,是私产。
且不必珍惜,正视。
这是清从上到下难以改变的一种思维。
所以她才觉得去帮皇帝是没有用的,不如推翻。
殷灵毓带领着众人将入山的那批清军消灭,于是清军转而就去屠杀平民。
多聪明,百姓手无寸铁,聚集在一起,轻易便可杀害,然后当作可以邀功的战绩。
不敢和她打是吗?一心粉饰太平,然后想靠如此行事糊弄过去是吗?
殷灵毓面色渐冷。
“诸位暂且安心住下便是,我明日叫人再送些米粮来,大家好好养伤。”
“袁叔,万谦姐,叫人回咱们那里集合,有些事要商量一下。”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
一封几经传递转手的折子,终于到了康熙的案头。
自从去年二废太子之后,康熙的心情就一直不大痛快,时而平静宽仁,很多事情都能大方体谅,时而又看什么都不顺眼,言辞犀利尖锐。
大臣们和儿女嫔妃们都很熟悉了,但谁也不知道怎么劝,只能更柔顺更恭维一些,不去和他对上,成为他的发泄对象。
不巧,今日的康熙,心情不佳。
本来康熙就因为日渐的衰老而恐慌又不服,刚刚又过了六十大寿,正感时光匆匆,再加上察觉到背地里胤禩等人小动作不断,更是气闷不已,还有今年的漕运也因为山东旱灾而又出了问题。
哪里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