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兵临 (第2/3页)
送给康熙的。
周文渊带人写的。
大意便是:天命已移,民心已失,负隅顽抗,徒使京师化为齑粉,爱新觉罗氏血脉断绝,若肯顺应天命,罢兵退位,可保子嗣后代平安,可全末代君王体面。
劝降书被呈到康熙面前时,他正强撑着气势威严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几天之间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他没有暴怒,没有嘶吼,只是自嘲的笑笑。
殷灵毓那边明白的事情,他自然也能看清。
他不甘心,但他没有选择。
他一生自负文治武功,自诩千古一帝,如今,却要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向新朝首领,一个堪称“妖孽”的女子俯首称臣,这比杀了他更难受。
但他终究是康熙。
愤怒和屈辱过后,理智重新占据上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势已去。
辽河大军远水救不了近火,城内军心涣散,就算闭门坚守,粮草能支撑几日?城门又能扛下几炮?
一旦城破,以华夏火炮的威力,紫禁城必将化为一片火海,到那时,他爱新觉罗氏恐怕真就要绝嗣了。
在堪称绝望的现实面前,康熙身上那最后一丝“保全社稷”的帝王责任,让他明白,他不能拖着整个宗室和满城百姓为自己殉葬。
“传旨,开城…投降吧。”
这几个字,康熙说的无比艰难。
胤禛得知消息时,先也慌乱过,随后自知没有其他出路,便沉默了下去,却也没想过隐姓埋名逃出京城。
到了如今,胤禛只有一种极致的疲惫和“果然如此”的漠然,还有一种诡异的解脱感。
这一年来,他跟着康熙,一直在努力的修补大清,也实在累了。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想办法让十三弟被放出来,保下他的性命,还有他和自己的福晋,孩子。
胤禩等人则是彻底的惊慌失措,他们擅长的是权谋算计,而非面对真正的刀兵。
他们倒是想像一些手下那样逃命,可是他们终究是皇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