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过渡 (第2/3页)
胤礽自请在华夏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出去刷脸,安抚西安,太原,青州等地的八旗驻防城,确保他们能够配合华夏,有序解除武装,等待整编安置去了。
直隶省,尤其是靠近京城的北方各省,在得知消息后,大多迅速归附,尤其是各州府县的官员们,见到了康熙的亲笔退位诏书后,大多选择了开城迎降。
少数忠清分子或试图抵抗,或弃官而逃,但城中也很快被当地士绅百姓或华夏派出的先遣队伍控制住了局面。
京城的官员大臣里亦有忠臣自尽了几个,但更多的仍旧是只想活下去的人,何况这几年康熙的急躁高压,让不少臣子早就暗中叹息,动摇。
大多臣子迅速改换门庭,向华夏政权大表忠心,献上钱粮册簿,竭力证明自己的“有用”,以求在新朝保住官位甚至谋得晋升。
但华夏方面只留下了有经验的文书和技术人员,考核并优先审查是否有罪行,其他旧官吏仍在逐个进行调查核实。
倒也有一些自诩清流或性子谨慎的官员,称病不出,闭门谢客,试图观察风向,等待新政权政策明朗后再做决定,但也有少数有识之士,早已对清廷失望,也认可华夏政权展现出的新气象和能力,主动出山,协助华夏人员接管政务,维持秩序,恢复生产。
朝廷重臣们虽被放置在一旁,但华夏的政委和指导员们随之跟进,张贴安民告示,宣布政策,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稳定局面。
殷灵毓打开了京城的粮仓,清点过后确定不用自己再添点儿,便一如既往的暂时开仓放粮,免费但限额的发放给贫民百姓。
手下们则忙着登记所有八旗人口,宣布将分批分地,安置到城外或东北,参加生产劳动,同时组织旗人中的工匠参加培训,为工厂落地后的就业做准备。
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殷灵毓这边还在埋头消化刚刚占领的京城,同时还有夹在京城和华夏之间的盛京,毕竟此处清军大军不少,为防生乱,是务必要尽快处理的。
而且能将华夏现在所占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