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陈词 (第1/3页)
“军爷”是客客气气的“同志”,是会叫他们“乡亲”,会给他们帮忙的。
老师是态度尊重耐心,会一点点教他们西洋字母似的拼音和缺胳膊少腿的华夏字的。
就连新“陛下”也是随时会刷新在夜校或是工厂,不必跪拜,还会反过来关怀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
新陛下,好人啊!
这不赶紧供起来?!
殷灵毓对此也很是头大,只能反复强调不要叫陛下,然而很多人还是按着以前的习惯私底下这么叫,还因为她来了之后日子更好过了,叫的更心甘情愿。
只能慢慢教了。
对于有些读书人坚持的“主公”叫法,殷灵毓倒没有像“陛下”一样特意阻止,毕竟从在东北的时候,说不会称帝的时候,她就与他们很认真的沟通过。
她和扎根于百姓中,起于山匪间的华夏,从一开始,就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又一个高高在上的压迫者。
他们现在还在这么叫的,更多的是他们在认同她的同时,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情怀,文化习惯,比起其他人叫的首领只是折中了一下。
算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给他们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吧。
但陛下不行。
都已经走了这么久,做到了这个地步,有了充分的必要条件,而非客观上做不到,她怎么可能会主动退回去。
这个陈旧的词汇,应该跟着旧社会一起,从此只存在于笔下,戏中,而非依旧悬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头上。
关于易发移服和缠足的问题,总体上其实进展的还算顺利,关外清军的接收,整编也算得上井然有序。
稍稍腾出手来的华夏不断向外接手城镇,留下一地又一地的欢呼。
“太好了!咱们终于等到了!”
“是啊!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哈哈哈哈!那林扒皮跑了!跑了!我家的地被分回来了!我就在这里等着!等着他能逃到哪里去!华夏万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