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倾注 (第1/3页)
那句“存火种而弃万民,非大唐也”的诛心之论也一同传开。
复杂难言的心绪,也开始在那些最初无动于衷的深宅大院中弥漫开来。
是了,陛下走了,太子远了。
他们这些昔日钟鸣鼎食之家,如今与坊间升斗小民何异?
不都是被遗弃在这长安等死吗?
若这长安城注定要沦为修罗场,是引颈就戮,任胡虏屠戮搜刮,还是……
拼死一搏?
搏,或许仍是死路一条,但至少死得像个唐人,像个士大夫,死后见了列祖列宗,也能挺直腰杆说一句“某曾抗争过”。
于是开始有府中管事模样的人趁着夜色,领着许多仆从侍卫,抬着沉甸甸的箱笼,寻到义军如今临时安置的明德坊。
“我家主人聊表心意,助殿下守土安民。”
东西和人就一起留下来了。
亦有那等心思更活络,或是家中子弟已偷偷跑去投了义军的商贾,抬着自己的家当下注。
“小民愿捐粮五百石,只求能容家小暂避于殿下羽翼之下。”
乱世之中,粮食与人,本就是最硬的硬通货。
义军自然是答应了。
更有那等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的退伍老府兵,或是各家性子刚烈的郎君,再不顾家人阻拦,直奔募兵处。
在这些人因心中的坚持或求生本能驱使而依附下,殷灵毓也算是初步拉起了义军队伍。
而此刻的长安城,不管是人口还是物资,亦或人心,甚至冥冥中的气运。
都在向她倾注。
对于殷灵毓来说,第一要紧事便是先令几个道士和工匠,以最快的速度搓简陋手榴弹,越多越好。
没办法,火药是殷灵毓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有力的武器了。
其余人,会打铁的,便赶制枪头,箭矢,会木工的,赶制长枪的木杆,弓弩的臂身,什么都不会的,就收集火油,桐油,守城物资,或是按吩咐去搬运巨石滚木,堵住非主干道的巷子,以及……
将老弱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