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探访鲁园寻迷踪(一) (第2/3页)
这是一只清早期辅首耳簋式炉,口径有十公分,底径十公分,高有六公分多一点。这是一种祭祀的礼用性质的香炉,炉形制近似圆钵,炉身通体开光,炉耳为兽耳,怒目远睁口衔圆环,风格设计有晚明特征。
我上手一掂量,心里就有数了,入手厚重,包浆沉厚明亮,色泽美丽,炉色似栗壳,精铜为材。底款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篆书款,笔力刚劲,线条流畅。实为清代香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啊!
鉴定香炉不同于瓷器等其他器物,得先看包浆、色泽,再看造型、铸造工艺、大小及重量,最后再看底款的质量。
在我鉴定这只香炉的过程中,眼前的幻像始终闪烁着明晚、清早期的时代符号。
“没错了!这确确实实是一只清早期的宣德炉。”
我心里下定了结论。
“哎呦!兄弟!没看出来呀!你是个大玩儿家,一眼就盯上我这摊上最重的一件儿东西了。”
摊主把最后一口烤地瓜咽下去后,忙不迭地跟我介绍着。别说,听他讲的这一套,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几句话就能听出来这是个老货头了,至少对这只香炉的认知是对的。
“什么价儿?”
我直截了当地问。
“三万!”
摊主伸出三根手指,不打奔儿的报价。
抬抬眉毛,我一摇头,说道:“太高了。”
说着,我把香炉放了回去。
“老板!你这也不是诚心要开张的价儿啊!”
说完,我就站起来了。我这才发现,罗骆和金羽珊两个人已经站在我身后了。
罗骆是对古董文玩一窍不通,但金羽珊多少懂点儿。从她看我的眼神里,我就看得出来,她也知道这只炉子是个真品。
“诶!别走啊!你给个价儿我听听。要是差不多我就出了。”
这是买和卖两方最简单的博弈方式,我这边要走,他要是不拦着,那就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他要三万的价儿就是底价,不可能再降了;再一个就是,这件东西不是他的,原货主放他摊上代卖,他没必要为了给别人挣钱费尽口舌。
如果我这边要走,摊主把我拦下了,那就是说这三万的报价不是底价。
“我可以给价儿,不过和老板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