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章 管中窥豹,疑云重重 (第1/3页)
我拿着软毛刷,开始清理电气柜。
灰尘像黑色的毛毡,扑簌簌往下掉。
一股子陈旧的霉味混着绝缘材料老化的味道,直冲鼻子。
灰尘底下,线缆的状态让人心里一沉。
绝缘皮又干又硬,布满了细小的裂纹,好像稍微一碰就会碎掉。
铜接线端子也失去了光泽,氧化发黑,有的地方还带着恶心的铜绿。
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
我的目光落在几个大块头的接触器上。
特别是控制主轴和液压泵的KM3和KM5。
那银白色的触点上,坑坑洼洼,全是烧蚀的黑斑,跟癞蛤蟆皮似的,看着就闹心。
最触目惊心的,还是那几个关键的大型交流接触器。
尤其是控制主轴电机和液压泵电机的KM3和KM5两个。
【破障之眼】:【接触器KM3、KM5状态:触点烧蚀严重,接触电阻增大(波动范围15%-40%),存在间歇性接触不良风险,吸合/释放动作偶发迟滞】。
李向前的目光定格在那两个烧蚀严重的接触器上,他抬手指了指,转向旁边的刘工:“刘工,您看这两个接触器,KM3和KM5,烧蚀得相当厉害。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主轴电机或者液压泵电机的供电电流时断时续,或者电压不稳,从而引起转速波动和液压压力跳动。之前的维修记录里,有提到更换过它们吗?”
刘工扶了扶眼镜,凑近仔细观察,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点了点头,随即又无奈地摇了摇头:“确实烧得不轻。我们之前也重点怀疑过这两个家伙,拆下来用细砂纸打磨过触点,想改善接触情况,但效果不大,用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了。”他叹了口气,语气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想彻底换掉吧……唉,这型号是苏联五十年代末期的MT-6型,规格特殊,电流等级也大,国内根本找不到能完美替代的型号。尺寸不一样,安装孔位对不上,就算勉强改了,性能参数能不能匹配还是个问题。这老大哥的玩意儿,现在是真不好伺候了。”
这番话再次揭示了那个年代老旧进口设备维修普遍面临的困境——备件奇缺,尤其是这种来自“老大哥”的早期精密设备,一旦核心部件损坏,往往就意味着束手无策。
李向前没有立刻接话,只是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再次集中精神,【破障之眼】对准了那两个伤痕累累的接触器,进行更深层次的扫描。
【目标:苏制MT-6型交流接触器(序列号模糊)】
【额定电流:XXX A(根据尺寸估算)】
【状态:主触点严重烧蚀、点蚀;辅助触点部分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