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天生韩信 > 二百零八章 问鼎天下

二百零八章 问鼎天下

    二百零八章 问鼎天下 (第3/3页)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想眼不见为净,便粗声说道;“那我不管了,你是大王,你来拿主意,我去带我的兵去了。”

    张耳看着乐简魁梧的背影渐渐走远,脸色不由露出了一丝苦涩。

    想他堂堂常山王,曾经的赵地之主,却落得如此落魄的样子。寄人篱下,受尽白眼和奚落,哪里还有半点诸侯王的样子。

    他倒是不担心那乐简会因为不满对他生出异心。若说这天底下还有一个人不会背叛他张耳的,那一定是这乐简。乐简极重情义,为人仗义无比。当初自己将他收为部下不过是欣赏他的武艺而已,却没想到陈余突然攻入邯郸时,原本的亲信部下纷纷弃自己而去。唯有乐简冒死杀回,于万人之中将张耳救了出来,为此身上挨了几十刀,浑身如同血人一般。

    后自己收拢旧部投奔臧荼后,乐简也是紧跟着自己,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这样重情重义的燕赵壮士,张耳怎么会生出疑心。

    令张耳担心的,无非是自己的命运而已。

    陈余死了,这个曾经和他最为亲密的战友惨死在楚军的马蹄之下,连全尸都没有留下。张耳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应该也是死在乱军之中吧,只是不知道会是怎么个死法,死在谁手里。

    至于重新夺回常山国,再次当上他的常山王,张耳现在想都不敢想了。这天下的格局越来越清晰明朗了,待秦军和楚军一战之后,尘埃就已经落定了。至于刘邦赵歇臧荼韩广这些人,包括自己在内,无非就是陪衬罢了。有了他们的出场,这天下的争夺或许会更加有些意思,但真命天子绝不会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张耳缓缓的握起毛笔,在桌上的竹牍上写下了三个大字“秦”、“楚”、“汉”、“赵”四个大字。

    这四个国家无疑是天下最强的四股势力,必然将由他们中间的一个完成统一大业。

    楚国?

    张耳沉吟了许久,缓缓的在其上画了一个叉。

    楚国原本是这天下最强大的国家,项羽曾经是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他曾经有过机会,而且不止一次。钜鹿之后、分封诸侯时、彭城之战后,可每次机会都被他白白浪费了。

    钜鹿之战后,项羽个人的威望达到了巅峰,诸侯皆对他或敬或畏,没有一个人敢抬头和他对视。他不但手握重兵,还有这章邯的二十万降军以及二十万的诸侯仆从军。他大可以回到彭城毫不费力的废掉义帝,将楚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再挥兵攻入函谷关。可惜他偏偏有着妇人之仁,因为担心诸侯指责他,而对义帝不闻不问,任由他胡作非为,最后后院起火的的项羽只好退兵回国。

    第二次机会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那时候项羽手握天下精兵,武力绝非任何一个诸侯能够单独对抗的。他原本可以借着分封的机会团结诸侯,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反而任人唯亲,凡是跟随过自己的人皆获得了重赏。而齐国的田荣田横、赵国的赵歇陈余,燕国的韩广,这些地方实力派都只是因为没有跟随他入关,项羽便生出嫉恨,将这些人的封地剥夺了大半,转赠给其他诸侯。

    此举让项羽在许多诸侯心目中名声扫地,也埋下了诸侯反楚的祸根,让他陷入了多面受战,苦不堪言。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那就是在彭城之战后。项羽没有去集中全力攻占反楚骨干的齐国,也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休养生息,反而劳师远征的北上攻打河北。从此天下主动权不在握在项羽之手了。

    若说用兵之能,项羽无疑是这世间少有的天才,他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却非一名真正合格的君主。他在军事上的建树为满分,那他在政治上的智商无疑就是零分了。他的狂妄之大、刚愎自用几乎让天下诸侯为之离心,等到田荣揭起反旗时,天下诸侯相继赢从,共同反楚。

    所以在张耳心中,毫无疑问的将项羽从问鼎天下的名单中划去了。

    刘邦吗?

    张耳摇了摇头。刘邦还是太过弱小了,虽有齐地在手,可和韩信和项羽仍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手中没有一个足以抗衡项羽的大将,每次他和项羽交战,总是败多胜少,先胜后败,一旦项羽的旗帜出现,汉军就纷纷逃窜。

    战事上的不足也让刘邦无力发展,只能固守齐地,拖住项羽而已。

    赵歇?

    那就更不可能了。这人是张耳一手迎立的,他的脾气秉性天底下没有几个人能比张耳更了解的了。

    此人鼠目寸光,毫无远见,却又急功近利,贪心十足,从这次他攻打臧荼就可以看出他的愚蠢了。

    要知道秦军出关在即,身为赵王的他却还想浑水摸鱼的攻下燕国,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主力陷入燕地不可自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