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难家殇:赵充国的成长之痛 (第1/3页)
在大汉西北边疆,岁月的车轮并未带来安宁,匈奴与羌人的铁蹄肆意践踏,使得这片土地常年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赵充国在动荡中长大,亲眼见证了无数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那些悲惨场景如烙印般刻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
一个看似平常的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柔和的阳光洒向大地,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9岁的赵充国陪着母亲前往城外的土地庙上香。土地庙所在的村落,往日里一片祥和,街巷中弥漫着烟火气息,孩童们嬉笑玩耍,清脆的笑声如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大人们劳作闲谈,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这份安宁如泡沫般脆弱,转瞬即逝。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村庄的平静。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重重地敲击着众人的心房。赵充国心中一紧,他本能地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他迅速拉着母亲,焦急地说道:“母亲,听这马蹄声,定是匈奴或者羌人的骑兵来了,咱们得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赵充国母亲怀疑地看着赵充国,试图安慰自己和儿子:“充儿你是不是听错了,这里怎么会出现匈奴人,也许是哪个商队呢。”
赵充国迅速爬上旁边的一棵大树,他手脚并用,动作敏捷,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向远方望去,只见有数十人的匈奴骑兵正朝着这边赶来,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逐渐清晰,狰狞而可怖。吓得赵充国迅速滑落树下,拉起母亲便跑。
赵充国一边跑一边大喊:“母亲快跑,匈奴来了!”
母亲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同被抽干了血色,眼中满是恐惧,她慌乱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充国,咱们能躲到哪儿去?”
赵充国目光急切地四处张望,大脑飞速运转,一眼瞥见了一旁堆满柴草的柴垛,来不及多想,拉着母亲就往那儿跑,边跑边说:“母亲,先躲进这柴垛里,他们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咱们。” 两人猫着腰,小心翼翼地迅速钻进柴垛,在柴草的缝隙间,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大气都不敢出。
透过柴缝,只见一支由匈奴与羌人组成的骑兵队伍如饥饿的狼群,疯狂地冲进村子。他们身披兽皮,散发着一股野性的气息,头戴铁盔,铁盔下的双眼闪烁着凶狠的光芒,腰间悬挂着寒光闪闪的长刀,刀身上似乎还残留着之前杀戮的血迹。他们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残暴,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混乱与恐惧。
就在不远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紧紧护着年幼的小孙女和几袋粮食。一个匈奴士兵满脸横肉,恶狠狠地冲上前,粗壮的腿如树干般抬起,一脚将老爷爷重重地推倒在地。老人发出痛苦的**,瘦弱的身躯在地上蜷缩成一团,双手无力地挣扎着。那名士兵却毫无怜悯之心,狰狞地笑着,扬起马鞭,狠狠地抽打在老人身上。每一鞭落下,都伴随着呼呼的风声,老人的衣服被抽破,鲜血渗出,在衣衫上晕染开一朵朵刺眼的血花。小女孩吓得脸色惨白,哇哇大哭,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