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71、不同的读者群体与新动向

171、不同的读者群体与新动向

    171、不同的读者群体与新动向 (第2/3页)

千科心不在焉地上完课后,不知为何,连他的那些同事看向他的眼神也都有些古怪.

    尼基千科:“.”

    事情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为了实现风险对冲,尼基千科便赶忙在同事面前批判了一番这部,什么“叙事繁琐”、“稍微有些过度”的话那是说了一堆,眼见他这样,其他同事的脸色多多少少是缓和了一些,在稍稍批判一番后,他们这些学者倒是也讨论起了一些比较学术的问题:

    “不过这部的叙述结构确实很有意思,双重叙事结构?这样会不会显得太过跳跃,从而导致整体的连贯性?”

    “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叙事结构让这部更加充盈了,而且相互映照,让原本的感情力度大大增强了。”

    “人物这样‘歇斯底里式’的抒发情感真的好吗?未免显得过于冗长复杂,甚至说有些病态了。”

    “我反而比较欣赏这种方式,几乎有一种能够撕开灵魂的张力。”

    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这便是日后对于文学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复调的概念。

    在这年头这种文学理论当然是很超前的存在,不过当这些学者们在讨论这部的时候,无疑是已经触及到了某个点。

    当然,尼基千科的注意力并不在这方面,他只注意到,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在不紧不慢地批判这部,但说着说着,大家说话的速度就越来越快,甚至说都要当场给这一部举办一场研讨会了。

    毫无疑问,即便有些人的看法没那么正面,但既然能够如此热烈的讨论,就已经证明他们肯定看过这部正在连载的,并且绝对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

    尼基千科:“?”

    难道说.

    就这么过去了一会儿,在场的各位教授和学者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很快,场面一下子就尬住了,在纷纷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的同时,他们也是赶忙说道:

    “我还有课,我就先走了。”

    “我先去吃饭了,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哦哦,我啊,我也有点事,我也先走了”

    于是很快,诸位教授便纷纷离去,只留下尼基千科在原地继续沉思。

    而由于这一期的内容是如此直白且震撼人心,不只是在校园里,随着时间的发酵,仅仅只过去了两三天,那些本来每个月就等着《现代人》发刊后再来一番点评的杂志报刊这一次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质疑和炮轰这一期的内容。

    什么过度丑化贵族形象,可能煽动底层仇恨,破坏社会稳定,渲染阴暗面之类的文章一篇接一篇,甚至有的报纸直接让一位读者来说话,并且声明这位匿名的先生便是一位高尚的贵族,而这位匿名的先生似乎一上来就动了真火:

    “他以为他是谁?竟然胆敢对一位公爵评头论足?还敢将他丑化到了这种地步!这种人就应该狠狠赏他一顿鞭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样的人在我们贵族阶层绝不存在,反倒是在那些无耻的文人、卑劣的农奴当中广泛存在。”

    面对这样的攻击,尽管米哈伊尔向来不怎么回击那些铺天盖地的抨击文章,但这次倒是难得让《现代人》杂志社在一则报纸上发表了声明,大意就是当然了,公爵这一形象并不是在抨击所有的贵族都是这些,而是有可能映射小部分人群,而真正高尚且清白的先生,想必只会付诸一笑。

    免责声明这么一发,《现代人》杂志这边基本上就不再管了,毕竟好歹连载了这么长时间,看好这部的评论家和忠实读者那都是有的,在这其中将军也在报刊上义气凛然地发声:

    “倘若遇上这样卑劣的人,我一定请示伟大的沙皇陛下,得到允许后我一定会亲手崩了这样的败类!”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