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04、邀请茶花女出演《茶花女》

204、邀请茶花女出演《茶花女》

    204、邀请茶花女出演《茶花女》 (第1/3页)

    3.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他站在当中。

    4.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

    5.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7.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9.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

    12.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关于《圣经》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倘若夸张一点来说的话,大半个欧洲文学都是一场关于《圣经》的同人文盛宴。

    称颂与驳斥,解构与重塑,毁灭与新生.

    欧洲的文学史中似乎总能看到《圣经》的影子。

    而想要真正地走进和理解欧洲的文学,那么了解欧洲的宗教实在是很难避开的一件事。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米哈伊尔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有些时候也会抱着有些典籍琢磨琢磨,而像《圣经》的话,说实话经过了中世纪那群人好几百年的努力之后,从文学角度来说这玩意确实也挺有看头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上帝作为主角,然后中世纪那帮顶尖的文化精英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来吹上帝的牛逼,期间还吸收了各种哲学,并且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导,直至上升为理论的高度。

    代入上帝看还挺爽的,就是有些理论晦涩的让米哈伊尔直掉头发,但米哈伊尔有空了肯定还是要多读读书的,争取让自己的学识真正提上来。

    而米哈伊尔接下来要拿出来的作品,某种意义上也跟上面的这段话有关。

    关于米哈伊尔来巴黎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拜码头。

    米哈伊尔拿出来的那两部固然在巴黎还算畅销,但想要真正的在巴黎站稳脚跟乃至再去做更多的事情,还是要在巴黎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好在米哈伊尔这几次的拜访效果都还算不错,除了大仲马、雨果这种顶级大佬之外也认识了其他很多人,另外该说不说,除却这些他主动争取来的东西以外,米哈伊尔在巴黎其实还有人脉。

    简单来说,法国这边有一位年迈的老者斯达克贝格伯爵,他是俄国驻扎在法国的前任大使,然后将军在米哈伊尔之前临走的时候曾经对他说道:

    “你要是在法国那边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并且无法解决,你就去找斯达克贝格伯爵吧,我的父亲同他关系不错。米哈伊尔,只要你不是敲了法国国王或者其他皇室成员的脑袋,他应该都能保下你然后把你送回俄国。

    要知道,我们俄国现在在欧洲的影响力可谓是与日俱增、蒸蒸日上!”

    当时听完的米哈伊尔:“?”

    我米哈伊尔竟然也能吃到俄国的红利?

    不过说真的,这个时间点的俄国确实还算有实力,只可惜要不了几年就要拉裤兜里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层关系,米哈伊尔万一真遇到了什么意外,总归是还有门路可以走。

    只能说将军还在发力.

    另外如果米哈伊尔没记错的话,这个老头恰好正是茶花女玛丽·杜普莱西的供养人,并且还是小仲马的《茶花女》的那位老公爵的原型。

    不过在里面,老公爵的形象是见茶花女跟自己的女儿长得像所以心生怜悯然后无私供养她的人,但在现实中,这位斯达克贝格伯爵确实只是一位有钱好色的老头而已。

    只能说《茶花女》确实不是小仲马的自传,里的男主人公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东西,但现实中小仲马因为经济压力太大,处着处着就给玛丽·杜普莱西写了一封断绝关系的信。

    那么话又说回来,从将军的这层关系来看的话,米哈伊尔无疑是又用一种奇妙的方式同茶花女联系起来了。

    但是这层关系的话,就像将军说的那样,不是很大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