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求偶 (第3/3页)
询身后两小只的意见:“你们想在村子里玩玩呢,还是直接回城里,我带你们去吃大餐?”
“不要!我要在这里逛一下!”
元潇举起小手,“城里天天都能吃好吃的,但是乡下难得来一次,不如到处转转,欣赏一下风景!
我觉得,这里空气就好很多,而且没有马路上的汽油味儿!”
“你说的有道理。”
苏澈点了点头,视线转向安晴。
安晴也表示愿意停留。
“那就这样,我们把车开回到村内,随便找一户人家聊聊,看看能不能借用人家的灶台,做一顿农家菜,当然,是付费的。”
“好好好!”
这个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苏澈笑了笑,启车掉头。
不知怎的,他总觉得,来到这里,有一种莫名的,亲切的感觉。
无论是附近的环境,还是村中的老人,都让他感到无比熟悉。
可奇怪的是,自打有记忆起,自己就十分确信,5岁以后,基本没有离开过天海市区,
就更别提能对这没多少人气的农村有何种情怀了。
“真奇怪……”
他喃喃道,“难不成,我小时候被老妈带着来过类似的地方?”
他不能确定。
——
时间来到上午九点。
正是乡村里阳光最为强烈的时间。
一天的劳作几乎都要在这个时间段开启,
家家户户也偶见人影闪动,个别院子还打开了大门,放出鸡鸭鹅群一片。
苏澈徐徐开车前行,村子里出现了机动车,不禁让村民们纷纷侧目,回头率可谓是百分百。
肉眼可见,每一家的院子里,停着的车辆要么是三轮车,要么是拖拉机,或者小电车,专门拉货用,
几乎没有像样的私家车。
苏澈的目的地是村口倒数第二家院子,
因为最把边的那一家是空的,里面没人,所以非常适合停靠自己的车。
他将位置选好,然后当先下车,走向第二户门口蹲在门外晒太阳的老太太,问道:
“老人家,请问一下,隔壁这一户,没有人住吗?”
“没有,没有的。”
老太太慈眉善目的开口说话,一张嘴,牙齿都已不剩下几颗。
“你们是城里来的哇?”
“对,我想租借一下您家的灶台,临时做顿家常便饭,顺带着在这里休息一下,下午离开。”
苏澈表明了来意。
老太太听完,当即重重点头,表示完全可以。
“俺这院儿清静,只有俺自己。菜是园子里种滴,需要什么自己去摘,但小心有蛇。你不踩它,它不咬你。”
“……行。感谢老人家。”
苏澈挥了挥手,示意身后三女进入。
一行人跟着老太太返向大院,
院子里一进门,左侧是一条土狗,被拴在狗窝前嗷嗷乱叫;
右侧是一片被用红砖墙围起来的小菜园,里面有土豆、豆角、茄子、西红柿等食材,后院的园子里还种着果树。
可以看出,老太太年纪虽大,但完全能在乡村中自给自足。
“鸡窝里有鸡蛋,俺去给你掏5个去。”
老太太叨叨咕咕,“这事儿得背着小鸡子,不然它们会生气。”
不多时,
老人忙前忙后,教着安晴如何使用灶台,并顺利的摆上了一大桌子菜——
西红柿炒鸡蛋,小南瓜土豆烩茄子,凉拌黄瓜菜,辣椒闷子,白面烙饼,以及农家蘸酱菜。
虽然没有什么肉,但是,这样完全都是自己家种的绿色食品,还是让大家感到吃得十分舒服安心。
“你们不要给俺钱,农村用不上什么钱,俺老太太一个人,这些吃的也吃不完,你们下次来提前说一声,俺给你炖一只不听话的大鹅。”
“……”
不知怎的,面对老人的热情,
苏澈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似乎,
回想起来,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从小到大,连爸妈都很少见到,就别说家中的老人了。
这样的生长环境让他在面对老人的善意时,心底会滋生出一股戾意,是对着自家不满的,极烈的戾意。
会想着,连外面的陌生老人都是如此心怀善意,为何自己家里却被冷漠包裹,氛围是那样的冰凉透底?
“老人家,我给你转钱。”
“啥?”
老太太听笑了,“傻孩子哟。俺们农村还都用现金呢,你们城里人花钱用手机,但是俺们用票子,你呀,就别忙活了。
下次再来,给俺带一箱牛奶,俺老太就满足了,蛤蛤。”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苏澈看了眼安晴,安晴立马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这村子,大概率不止来一次,所以老奶奶的需求,必须要在下次落实掉,多带点城里的吃的给她尝尝。
四人在炕上支着的小桌用餐,老太太坐在炕沿,一拉手边的开关线,将摆在置物台上的大屁股老电视打了开。
电视屏幕充满白色噪点,看不太清,只能听个声音。
老太太给自己卷了根旱烟,跟苏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老人家,这村里,所有的年轻人都走了吗?”
“是哇,有力气的,都去城里打工挣钱了,没能耐的,也去跟着包地的种地,包厂子的出工去了,还有去开长途的,唉,俺家孙女儿倒是混得挺好,不过进了城里,也没有什么音讯了,就剩俺一个干巴老太太,在这儿守家带地,没啥意思。”
老太太叹了口气,话中的无奈之意让人感慨。
苏澈与几女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此刻,
元潇在小嘴狂吃,她很喜欢农家菜的清澈干净,纯绿色无污染,
顾织也是非常好这一口,大口干饭,大口喝水,补充体能。
农村的水是缸里舀上来的凉水,天然的,井里的水。
喝起来凉爽飒口,别有一番风味。
“老人家,你姑娘,在城里是做什么工作的呀?多大了?”
这时,安晴好奇的问了一嘴。
老人听罢,面露恍惚,似乎在很努力的回忆着某个遥远的、不太实用的名词,
最后不确定道:
“她娘走得早,她一个人在市里闯荡,俺供她念完书,她就自立了。自己挣钱,说是……在当什么,什么……地、地啥偶像?总之,俺不太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