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后的妒忌 (第1/3页)
窦妙
濯龙园位于洛阳宫殿群西北角,是先明帝朝时修建,居众皇家园林之首,靠近北宫。造园时引谷水入池,开溪流,造瀑布,建桥梁,并在地下埋建繁密的地下管道,供园中下水之用。因此别处燥热不堪之时,这里却是清凉怡人。
窦妙凤驾濯龙园,只见园中水色潋滟,碧波荡漾。湖面如镜,仿佛将一天晴朗云色刻印其中。凤驾沿着湖畔小径行进,耳闻溪水潺潺,如丝竹之音,令人心旷神怡。
溪流两旁,百花争艳,蝶舞蜂忙,一派生机盎然。皇太后赞叹不已。前行不远,忽见一道瀑布如白练垂空,水声隆隆,如雷贯耳。瀑布之下,飞虹横跨,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窦妙的御辇过了桥,行入林间小道,古木参天,绿竹猗猗,幽深宁静。林中鸟语花香,宛如仙境。登高一望,整个濯龙园尽收眼底。窦妙心中暗叹,此园真乃人间胜境,不负皇朝威仪。
“太后驾到!”王甫尖着嗓子通报。
御辇落轿,窦妙步出,正看见刘宏与曹节正在笑着讨论什么,她亦挤出一个得体微笑。
“老奴拜见太后。”曹节恭敬地下跪,窦妙微微扬起下巴,淡然地受了这一礼,随手指了指地面,示意他起身。
“见过母后。”刘宏迅速跪下,他的动作既迅速又熟练,显然这样的礼节已经重复了许多次。“母后”二字从他口中流出,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尴尬和不适。
“宏儿方才与曹常侍聊些什么,可否说与哀家,也让哀家分享一二?”窦妙的语气尽量温和,但她天生尖利的声线却依旧让人难以亲近。
刘宏答道:“朕在解渎亭时,常听人说起民间市集的热闹,心生向往。如今虽贵为天子,却鲜有机会亲近民间。曹常侍建议在西宫设一市集,让宦官宫女们扮作各行各业,模拟民间交易,朕可以亲自体验,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百姓生活,母后以为如何?”
窦妙微微皱眉,她的出身和教养让她对这种做法感到不妥:“陛下,您已是一国之君,应当以国事为重,岂能轻率地与贩夫走卒为伍?”
“可是,朕每日并无多少国事需要处理,不都是母后和各位大臣代为决策吗?”刘宏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窦妙的面色微微一沉,轻声咳嗽以示不满:“陛下此言差矣。您尚且年幼,因此哀家才暂时临朝称制。实际上,朝政大事都是由中常侍和大臣们商议决定,哀家一介女流,不过是在旁监督,做个样子确保朝政稳定。陛下应当明白,这天下是刘家的天下,陛下早晚要亲自料理。”
刘宏虽心有不满,但他也清楚东汉的礼制,未到成年礼不得亲政,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他只能默默接受了这一现实,不再言语,心中却暗自叹息,对这个皇帝的身份感到越来越重的束缚。
曹节劝道:“陛下莫急,太后娘娘的意思是,待陛下成人之后,一切朝政自然归还陛下圣裁。陛下如今当努力精进学问,这玩乐之事不急于一时。”
“那些子曰诗云之乎者也看得人头昏,早知道当皇帝这么无聊,我还不如继续待在解渎亭自在,随你们爱挑谁当皇帝。”
曹节立刻跪下:“陛下金口玉言,只是方才的话万万不可再说,陛下身负天命,位极至尊,承袭我大汉基业乃是顺应天道民心……”
“行了曹常侍,你样样都好,就只这一件,事事太过小心,起来吧。”刘宏摆摆手,叹了口气,目光穿过重重宫阙,不知落在了哪里。
窦妙道:“陛下可是思念河间国风物和慎园贵人了?”
“母后?”
“陛下远离家乡,思念亲人也是人之常情。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