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宋文豪 > 第240章 紫袍大员

第240章 紫袍大员

    第240章 紫袍大员 (第3/3页)

    所谓“赐紫”,指的就是官家可以特赐未达到三品但地位重要、深受宠信或有特殊功绩的官员穿紫袍。

    也正是因为杨安国的心思全在经筵上面,所以无人管理的国子监长期摆烂,才形成了现在的状态。

    此时杨安国也顾不上宋堂语气里的不善,他此刻显然被更急迫的事情占据了心神。

    杨安国大步流星地走进讲堂,目光如电般在前排稀稀拉拉的那几个监生脸上扫过,脸上失望之色更浓——这些膏粱子弟,哪个能指望得上?

    “宋助教!”

    杨安国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躁,也顾不上官场客套,开门见山:“本官此来非为训示,实乃有事相求!”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却更显急切:“胡安定那老匹夫,仗着太学如今势大,学生众多,今天竟敢在禁中经筵上,当着官家的面,讥讽我堂堂国子监无人矣!”

    “无人矣”三个字,杨安国几乎是咬着牙根说出来的,显然这口恶气堵在胸口不吐不快。

    胡安定,就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而太学就是在“宋初三先生”的手中崛起的,只不过泰山学派的石介英年早逝,孙复距离大去之期亦不远矣,只有胡瑗还在勉力支撑。

    如今胡瑗正是以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的身份“管勾太学”,是太学的最高长官。

    同时,胡瑗作为“天章阁侍讲”也是经筵官,只不过在经筵官的官职体系里,是比杨安国的级别要低很多的。

    而杨安国身为国子监主官,更是在馆职体系中级别极高的翰林侍讲学士,地位清贵,却被胡瑗如此当面奚落,颜面何存?

    须知道,翰林侍讲学士可是很多文臣梦寐以求的“贴职”,是经筵官的首领,地位仅次于掌内制,有着“半步宰执”之称的翰林学士。

    宋堂眉头皱得更紧:“胡先生管勾太学,素来方正,竟也作此意气之争?”

    显然,杨安国的一面之词,可能并不是事情的全貌。

    有些事情,可能杨安国当着这些监生的面不太好说,毕竟这些监生都是官员子弟,很容易往外传消息。

    他也怕被人传出去当做笑柄,所以就刻意遮掩了一些信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