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状元热门又何妨? (第2/3页)
伯淳兄多虑了。”
以国子监监生身份参与比试是否会得罪太学的事情,陆北顾完全没什么忌惮之意。
因为别看太学现在声势浩大,有名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多,自庆历兴学以来每一届科举都有近半的进士出自太学。
但陆北顾很清楚,太学很快就会因为嘉祐二年的科举,以及“宋初三先生”的先后全部辞世,便在未来几年迅速地由盛转衰了。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本来讲课到了尾声的宋堂,也结束了今天的授课。
仅有地几个来听课的监生飞也似地都溜走了。
看着这些混日子的国子监监生,宋堂明显也有些无奈。
没办法,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作为国子监唯一担负起教职工作的人,他也只能对着这些不成器的学生讲课。
好在,宋堂觉得眼前的这三个年轻人,倒是确实跟混日子的监生大不相同。
走出讲堂,宋堂看着他们问道:“杨学士情急,此事既已应下,便无回头路。太学刘几之名,想必三位亦有耳闻?”
“略有耳闻。”程颢颔首道,“听说是太学魁首,据说还是明年状元的热门人选,然其根底究竟如何,还望助教指点。”
宋堂点点头,语速快而清晰:“刘几此人,确有才气,记诵渊博,尤精《春秋》三传及诸子杂说。其文风一言以蔽之,便是将石徂徕为矫枉过正而用的‘险怪’之器,奉为圭臬,变本加厉.行文必求奇崛,用典必求生僻,立意必求惊世骇俗,看似深奥,实则堆砌辞藻,故弄玄虚,于大道本源、民生疾苦,反是隔靴搔痒,甚至刻意回避,在我看来没有那么强。”
“不过,刘几毕竟是胡安定爱徒,自庆历兴学以来,朝廷下诏取湖州学法兴办太学,京城太学便由胡安定及其门徒所掌控,这些年更是人数益众,太学都容纳不下,被迫数次扩建,而十几年来礼部所取进士中,胡瑗弟子常占十之四五,若是明年礼部省试的考官依旧是从太学里出,那么刘几确实是能中状元的。”
程颢和程颐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