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宋文豪 > 第260章 流外入流

第260章 流外入流

    第260章 流外入流 (第2/3页)

为私产,根源在于其永无晋身之阶,世代沉沦于‘吏’籍,与‘官’有天渊之别,故其子孙亦只能承其业,行其道,积弊遂成痼疾。”

    陆北顾环视众人,说道:“在下斗胆一言,若想破此千年沉疴,当效仿前唐‘流外入流’之遗意,若能在州县衙署中择其通晓律令、熟稔庶务、久任无过且考绩优异者,许其参加以考实务为主的特定制科通过后可授官职,纵是不入流之位,亦是登天之路!此门一开,犹如暗室启牖,使其知勤勉有报、未来可期,如此,方能真正激励其向上之心,约束其向下之恶,为吏治注入活水之源。”

    所谓“流外入流”,指的是唐代官员入仕的三种途径之一,另外两种是科举和门荫。

    其是指在中枢或地方各衙门任职的胥吏原本属于流外之职,也就是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编制,但这些人任满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铨选,授予执事官或散官,进入“流内”,也就是正式官职编制内。

    “由吏入官?!这岂非混淆流品,淆乱纲常?!”

    程颐满脸的不认同,直接不满地开口道。

    在他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观念里,“君子”与“小人”、“官”与“吏”的界限如同天堑,是维系社会伦理的根本。

    让胥吏这等“操持贱役”之人跻身士大夫行列,简直是颠覆秩序,亵渎圣道!

    梅尧臣也是面色微变,显然这个提议触及了士大夫阶层最敏感、最根本的利益。

    有些事情,唐代可以做,但宋代不能。

    因为唐代的统治阶层是门阀,是由血缘决定仕途的门阀可不在乎给胥吏开个口子,在他们看来那些非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跟胥吏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但宋代的统治阶层是士大夫,士大夫是普通人通过读书考科举这种“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艰苦方式才实现阶层跃升的,所以绝不会允许其他阶层来挤占他们的生存空间,哪怕只是最末端的职位也不行。

    这时候,张载的目光从窗外星空收回,落在陆北顾身上。

    张载是有过一定地方治理经验的人,他很清楚,陆北顾指出的“吏治”沉疴,确实是横亘在儒家崇高的治国理想与蝇营狗苟的现实困境之间最坚固的壁垒。

    重新使用唐代的“流外入流”之策,无疑是试图凿开这壁垒的一道缝隙!

    可行吗?代价几何?

    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