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宋文豪 > 第339章 最后的准备

第339章 最后的准备

    第339章 最后的准备 (第3/3页)

    “也可以往好的方面想,至少自己知道历史的大概走势,熬个几十年还有机会登台施政,‘黄州惠州儋州’的概率反而不大.不过从今年的省试题目来看,历史因为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已经发生了细微的改变,那么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也不好说了。”

    而这些想法,也只是他心中一转念的事情。

    这时候,宋庠嘱咐道:“当世是难得的实务干才,文章很有独到之处殿试虽然也重经义,然如何切中时弊、洞悉圣心,亦是关键,今日便由当世与你切磋一番,你可要仔细听,认真学。”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陆北顾再次对着冯京深深一揖:“有劳前辈指点。”

    “不必多礼。”

    冯京抬手虚扶,语气平和:“你我皆是读书人,今日便如同学之间切磋学问即可.听闻你于省试之中,文章老辣,见解超拔,不知对于即将到来的殿试,可有侧重准备?”

    陆北顾略一沉吟,道:“在下近日仍以温习经史为本,同时揣摩近年朝廷政令,只是圣意高远,有时觉其似重实务民生,有时又见其推崇古道,难免有揣摩未透之处。”

    “能意识到此节,已是难得。”

    冯京闻言点头:“官家仁厚,垂拱而治,其心思确非一成不变,然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无非‘稳’、‘仁’、‘实’三字。”

    他顿了顿,见陆北顾凝神静听,便继续道:“稳,乃朝局安稳,忌激烈更张;仁,乃体恤民瘼,泽被苍生;实,乃讲求实效,不尚空谈。殿试文章,无论题目如何变幻,若能紧扣此三者立论,便不易偏离圣意。”

    冯京的观点,跟宋庠的观点其实在细节上也不太一样,但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毕竟,如果说宋庠的“连中三元”来的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成分,冯京的“连中三元”那可就是完全没水分了,而且冯京相比于宋庠,或许学问功底没有那么深厚,但对于科举技巧的认知,一定是更加新的。

    他边说边走到画案前,铺开一张纸,提笔蘸墨。

    “譬如,若问及河工,则需强调固堤浚淤乃安民之实政,而非单纯耗费国帑;若问及边备,则需主张择将练兵、巩固城防为持久之稳策,而非妄启边衅文章华美固然重要,然此等经络,尤为关键。”

    他随手写了几个关键词,思路非常清晰。

    接下来,冯京没有太多废话,讲的都是干货,陆北顾听得茅塞顿开。

    宋庠教他的是学问根底和宏观把握,当然也有很多对圣心的揣测,而冯京所言,则是更具操作性的应试策略,直接指向殿试的实际情况。

    随后,陆北顾又将宋庠所预设的几个策论题目拿出来与冯京探讨。

    冯京一一剖析,时而引经据典,时而以自身经历或听闻的朝中实例佐证,言辞精辟,往往一针见血。

    他并不直接告诉陆北顾该写什么,而是启发他如何从不同角度切入,如何将宏大的道理与具体的政策建议结合,如何使文章既显得立意高远,又不流于空疏。

    宋庠大多时间则只是闭目养神,偶尔在关键处睁眼,插上一两句,或点出冯京所述之论的经典出处,或补充一两条冯京未必清楚的最新动向,使得这场“陪练”的内容愈发丰厚扎实。

    不知不觉,窗外日头已然西斜。

    冯京看了眼天色,放下笔,对陆北顾笑道:“陆省元根基深厚,悟性极高,一点就透。殿试之上,只要持守本心,沉着应对,勿求奇险,勿涉激愤,循此正大之道而行,前程必不可限量。”

    陆北顾再次郑重道谢:“晚辈受教了,感激不尽!”

    冯京摆摆手,又向宋庠行礼:“宋公,在下职责在身,还需回衙署处理些公务,就此告辞。”

    “今日有劳你了。”

    宋庠这才完全睁开眼,颔首道:“回去代老夫向富彦国问好。”

    冯京含笑应下,告辞离去。

    书房内,陆北顾回味着方才的切磋,只觉心中一些原先还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起来,对于后天即将到来的殿试,也更多了几分把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