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怀疑 (第3/3页)
论是哪一种猜想,为了李治能平安,送李治出长安,都是最好的法子。
“若是你舅父兴风作浪,事情好办,若是最后一种猜想,事情就难办了。”
玄武门过去了那么多年,可不好查,太极宫的宫人内侍那么多,总不能全都换一遍。
“此事,我会继续让人追查。这太极宫,怕是要重新整顿一番了。”
整顿太极宫,这个结果李承乾乐见其成,他在东宫被盯得死死的,没机会安插人手进太极宫,皇帝的心腹爱子可有的是机会。
查吧!查吧!
反正最后难受的不是他,他还能看一出好戏,想想就觉得开心。
“此事也怪你,你出门就不喜欢带人,穆穆有样学样,出行也不喜欢带人,给了歹人可乘之机。”
李承乾沉默片刻,这个锅,真是他的,他喜欢独处,不喜欢有人跟随。
“没什么事情,早些去上朝。”
“父亲这话说的,臣没去上朝,政务一点儿没少处理,别以为臣看不出来,您夹带私货,许多奏疏都是您塞进来的。”
李世民老脸一红,低声咳了两句:“你不要污蔑我,我怎么会干那种事情,不信的话你去三省问,我有没有塞奏疏给你。”
李承乾懒得吐槽,说的好像有人敢揭皇帝的短一样。
“白叠生长与粟米小麦等粮食时间重合,除了那些连田阡陌的大地主,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并不高。”
做过老百姓,李承乾表示理解,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有限的土地资源,自然是留给粮食种植。
不说老百姓,就说权贵,逢上兵荒马乱,金银财宝都是虚的,最实在的就是粮食。
眼下的农作物种植,冬小麦头一年种,第二年春末收,紧接着种植粟米,秋收接住冬小麦。
老百姓不愿意让棉花占用土地,朝廷就不能从老百姓那里收取棉花。如此一来,朝廷要从世家大族手里采购棉花,成本就大了。
皇帝想打高句丽,鉴于之前的教训,御寒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棉花在当下,就是战略性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