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294章 冬至无雪,必有旱(求月票)

第294章 冬至无雪,必有旱(求月票)

    第294章 冬至无雪,必有旱(求月票) (第1/3页)

    “阿兄,下雪了!”

    天刚蒙蒙亮,细碎的雪沫便从铅灰色的云层里飘下来。

    温柔吃过早膳,披着件月白色的云锦小袄,踩着软底绣鞋就往院子里跑,小靴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轻响,她欣喜伸手去接那些冰凉的雪粒,笑的格外灿烂。

    温禾站在长廊下,身边跟着李恪、李泰、李佑三小只,一旁还站着李义府,正垂手侍立。

    廊外的红梅沾了雪,枝头沉甸甸的,倒像是缀了满树的胭脂。

    “先生,你好像不太高兴?”

    李恪仰起脸,望见温禾紧锁的眉头,轻声问道。

    他性子沉稳,最是能察觉旁人的情绪。

    李泰在一旁晃着脑袋,故意调笑:“先生不高兴,定然是因为起得太早了。”

    温禾懒得理他,只是望着天空中零零散散的雪花,眉头皱得更紧了。

    都说瑞雪兆丰年,雪能为越冬的庄稼盖层棉被,融化时还能给土壤添些氮化物,促着麦苗往上蹿。

    可今年的雪,来得也太迟,太吝啬了。

    眼下已是腊月,按说长安早该落过几场大雪,可今年直到此刻,才飘下这点像样的雪沫子。

    地上连层薄白都积不起来,刚沾着青砖就化了,别说滋养土地,怕是连墙角的枯草都润不透。

    他心里隐隐发沉。

    这个时期的大唐,本就处在气候回暖的当口,这般稀疏的降雪,怕是开春后关东要遭大旱了。

    土地裂了缝,庄稼长不起来,蝗灾便会跟着来。

    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实则像串在绳上的珠子,一环扣着一环,哪一环断了,都会掀起滔天巨浪。

    历史上自贞观元年开始,连续两年粮食欠收,不是旱灾就是洪涝,要么就是蝗灾。

    也难为李二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隔一年的时间,便能积蓄征伐突厥的储备。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口的问题。

    唐初人口加上隐户也不过两千五百万左右,而且还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

    才让大唐的存粮能够支撑两年。

    可这只是盛世的表象罢了,这两年国库也仅仅只是维持了表面。

    那些死去的隐户、佃农,在朝廷的眼中,可算不上什么百姓。

    “先生?”

    李义府见温禾半天没动静,忍不住轻声唤道。

    往日里,若是卫王殿下说这种调笑的话,先生少不得要敲他一脑壳,今日却一言不发,眼神里的忧色看得人心里发慌。

    温禾这才回过神,抬手揉了揉眉心,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今日要去曲江池,所以上课时间提前到早膳后,哈。”

    尾音还带着浓浓的困意。

    “抓紧时间,讲完了好出发。”

    李泰和李佑的脸顿时垮了下来,活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李泰刚想抱怨两句,却被李恪悄悄拽了拽袖子,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谁知温禾话音刚落,李泰反倒抢先一步开口,眼里闪着光:“先生讲农作物吧,你说的那个什么三熟稻,之前还没说要怎么培育呢!”

    “不不不!”

    李佑连忙摇头,小脸上满是急切,“先生讲力学和蒸汽!上次说的‘用蒸汽推轮子跑’,到底是怎么个道理?”

    李恪在一旁淡淡开口,声音平稳:“我觉得不如说说地理,上次先生讲的欧罗巴,还有什么美洲上面有种能培育成亩产二十石的农物。”

    温禾闻言,不禁有些错愕,挑了挑眉看向这三个小郎君。

    他忽然笑了,这是让这兄弟仨都找到各自的爱好了?

    “行了,别吵了,今天你们说的那些都不讲。”温禾清了清嗓子,指着廊外的雪,“今天就说这雪说,你们可知,这雪下得好不好,关系着明年的饭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