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85章 阿耶阿娘,孩儿出息了

第385章 阿耶阿娘,孩儿出息了

    第385章 阿耶阿娘,孩儿出息了 (第2/3页)

 “孟周他们三人呢?”

    温禾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

    “明日便是殿试,他们准备得如何了?”

    “回小郎君,孟郎君、赵郎君和吴郎君正在书房内蒙头苦读,说是要再梳理一遍经史子集,怕明日陛下提问答不上来。”

    阿冬如实回话,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

    “三位郎君从午后一直读到现在,连晚饭都没顾上吃。”

    温禾闻言,脚步顿了顿,随即摆了摆手:“让厨房把饭菜温着,等他们饿了再吃,你去吩咐一声,别让人打扰他们,让他们安心备考便是,不过也别熬太晚,明日殿试需得精神饱满。”

    “是,奴婢这就去办。”

    阿冬应下,转身退了下去。温禾没去书房打扰三人,只回了自己的院子,翻出几张纸,简单写了些殿试可能涉及的实务问题。

    比如如何安抚战后百姓、如何推广新农具,又仔细斟酌了措辞,还有现在李世民最关心的耕牛的问题。

    写完后,便折好放在桌上,想着明日一早交给三人参考。

    当他收起这小抄的时候,不禁愣了一下。

    “难怪都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就是所谓的背景啊。”

    他笑着摇了摇头。

    “但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的公平啊。”

    做完这些,他才松了口气,洗漱后便早早歇息。

    翌日天还未亮,温禾就被阿冬轻声唤醒。

    洗漱完毕后,他刚走到前厅,就闻到了饭菜的香气。

    温柔牵着李恪、李泰、李佑三小只,正坐在桌边等着他,孟周、赵磊、吴生三人也已到齐,只是脸色都带着几分紧张,连夹菜的手都有些发颤。

    “都别紧张。”

    温禾拿起筷子,笑着安抚道。

    “殿试不过是陛下与你们聊聊政务见解,又不是要考你们经义默写,你们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比许多人强了,明日只需如实回答,应付一下陛下的提问便可。”

    孟周三人闻言,脸上露出苦笑,却不敢反驳。

    在他们看来,面对九五之尊的提问,怎能用应付二字?

    可先生发话,他们也只能点头应下。

    一旁的李泰却忍不住抬了头,眼里带着几分促狭:“先生,您说应付阿耶,这要是被阿耶知道了,岂不是……”

    “岂不是什么?”

    温禾不等他说完,伸手就给了他一个脑瓜崩,力道不大,却足够让李泰龇牙咧嘴。

    “吃你的饭!”

    “就是!”

    温柔立刻放下筷子,气冲冲地瞪着李泰,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你敢欺负阿兄,我就打你!”

    李泰捂着脑袋,委屈道:“明明是他欺负我啊,小柔你怎么不分是非!”

    “他是我阿兄呀!”

    温柔笑得眉眼弯弯,理直气壮。

    “阿兄做什么都是对的!”

    李泰撇了撇嘴,不服气地嘟囔:“那我也可以做你阿兄啊,我可是卫王!”

    “吃你的炊饼吧,卫王。”

    温禾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夹了一块炊饼塞进他碗里。

    李泰顿时老实了,不仅是因为温禾的眼神,更因为坐在温柔旁边的李恪、

    不知何时,李恪已放下筷子,正用冷冷的目光盯着他,那眼神像极了他阿耶平日里的威严,让他莫名有些发怵。

    一顿早饭就在这般喧闹又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温禾擦了擦嘴,起身对孟周三人说。

    “走吧,再晚些宫门就要关了。”

    三人连忙起身,紧随温禾身后往外走。刚走到府门口,就见周福匆匆赶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字条。

    “小郎君,等一下。”

    周福快步上前,躬身道。

    “是济世学堂的孙道长派人传来的口信,说学堂五日后便可竣工,特意请小郎君到时候过去查验。”

    “哦?倒是比我想象的快。”

    温禾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至少还要半个月才能完工。

    “等学堂建好,便可张贴告示招生了,先招一百名贫家子弟,无论男女都可,年龄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学费全免,笔墨纸砚也由学堂提供。”

    他沉吟片刻,又对周福说:“你再派人去一趟学堂,把孙道长请回来,这段时间他一直盯着工地,明明是个医者,却硬生生成了包工头,也该让他歇歇了,后续的收尾工作,让工匠们按图纸做就行,有问题再找我。”

    这位孙道长说什么不放心,非要去监工。

    不过他在那边,那些匠人干活确实积极了不少。

    他们家中但凡有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孙思邈都会免费给他们看病。

    不少人都称呼他孙神仙了。

    周福虽没听过“包工头”是什么意思,却也明白温禾是心疼孙道长辛苦,连忙躬身应道。

    “老奴这就去安排。”

    温禾点了点头,不再耽搁,带着孟周、赵磊、吴生三人登上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马车。

    齐三见众人坐稳,便抖了抖缰绳,马车缓缓启动,朝着皇城的方向驶去。

    车厢内,孟周三人依旧有些紧张,不停地梳理着自己准备的应答内容。

    温禾看着他们,便从袖中取出,递给三人:“你们看看这个,或许今日能用得上,陛下如今最关心的是民生与军务,你们回答时多往这两方面靠,准没错。”

    三人接过纸张,仔细一看顿时眼前一亮。

    “先生,这……”

    “别这这这了,结合之前我给你们说过的,你们自己领悟吧,能否受到赏识,就看你们自己了。”

    正所谓先生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他们三个注定没有什么天赋,那温禾便打算让他们日后就做个教书先生。

    孟周三人顿时感动不已。

    “多谢先生!”

    三人齐声道谢,心中流过暖流,满满的都是对温禾的感激。

    “先生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要不是车厢内闭塞,他们定然要给温禾跪下了。

    ……

    卯时过半,太极殿内已肃立满朝文武。

    朱红殿柱巍峨,金砖地面映着晨光,殿外的晨鼓刚歇,十七位身着青色儒衫的举子便在内侍的引导下,整齐地跪在殿中。

    李淳风因已授将仕郎之职,无需参与此次殿试,原本的十八人便少了一人。

    温禾立于百官之列,目光扫过跪在最前排的孟周、赵磊与吴生,见三人虽神色紧张,却腰背挺直,暗自点了点头。

    方才他给的纸条里,恰好有关于耕牛分配的内容,想来三人应有准备。

    “诸位皆是我大唐英才,经春闱层层筛选,方能站在此处。”

    龙椅上的李世民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帝王的威严。

    “今日殿试,不谈虚文,只论实务,眼下朔方新定,缴获的数万余头耕牛即将分发至各州村落,朕问你们,如何将这些耕牛平均分配,既能惠及贫农,又能避免豪强争抢,助我大唐开垦荒地、恢复民生?”

    问题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跪在最前排的几位举子眼神微动,显然已开始思索应答之词。

    温禾站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