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交货(两章合一) (第3/3页)
好奇。
“你们好。”李哲笑着招呼一声,打量了三名新来的女店员。
李哲之前见过他们的简历,三人的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十七岁,最大的二十岁,一个高中毕业,两个初中毕业,学历也都够用了,可以适当培养一下。
三人哪怕只培养出一个合用的,也很不错了。
“你们继续学英语,不用管我。”他今天主要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店员,这些人刚来还看不出个啥,他目光转向肉食区,原本的货架少了一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藏展示柜。
展示柜长约一米五,上面盖着透明玻璃,通体白色,右侧印着蓝色的“雪花“图案。展示柜里已经摆放了肉类食品,看起来确实要比摆放在货架上更有食欲。
孙涛也走到展示柜旁边,“这是昨天上午送来的,一同来的还有个技术员,给我介绍冷藏柜如何使用,我怕自己弄坏了,就让他亲手教我弄,等温度达标了才让他离开。”
李哲点点头,“用着还行吗?没有出问题吧?”
孙涛用手拍拍冷藏柜,“用的挺好,我拿着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一次,温度达标,没有波动。而且,我还记了他们厂的电话,只要设备有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派人来维修。”
李哲问道:“我记得上面的玻璃罩好像是可以取下来?”
孙涛答道:“对,但那个技术员说,如果取下玻璃罩电量消耗会更大。所以,一般都是盖着玻璃罩,等客户取肉再打开。这样耗电量小,也可以减少店铺的成本。”
李哲摸摸下巴,有不同的看法,“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时候客人‘很懒’。如果拿掉玻璃罩,没有阻隔,他可能就直接取肉买了;如果隔着玻璃罩,他可能就看一眼走了。”
孙涛微微蹙眉,小声道:“李哥,不至于吧,这玻璃也不影响观看,而且很容易就推开拿肉了,有那么大影响?”
“怎么说呢,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吧。有时候人买东西都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哪怕只是略微增加一点门槛,对方也有可能不再购买。
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要给客户制造门槛?”
李哲打开玻璃罩,顿时感觉到一股凉气从里面冒出,“当然,你说的节省成本也是对的。可以在卖菜的高峰时段将玻璃罩取下来,客人少的时候再把玻璃罩罩上去。”
孙涛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了下来,“李哥,您说的这个办法好,那就定在上午10:00~12:00之间取下玻璃罩,下午4:30~6:30之间取下玻璃罩。”
“可以,大致就是这个时间吧,不过也别定死了。如果今天的客人都来的比较早,见到人多了就先打开玻璃罩。同理,如果今天特别忙,那就玻璃罩晚点再盖上。”
“好的,我记住了。”两人又聊了几句,孙涛就去忙了。
李哲在店里一直待到了上午10点多。
他一直在观察着新来的店员。三人都还算勤勉,跟兼职的大学生只负责卖菜不同,她们也会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补货、打扫卫生、搬运等,性价比要更高。
10点多,李哲溜达着去了蒙娜丽莎餐厅。
一楼的咖啡厅坐着几个外国客人,李哲对着一名服务员问道:“你们沈老板呢?”
“李老板好。”服务员认出了他,客气的答道:“我们老板还没来。”
李哲点了一杯冰美式,直接上了二楼。
二楼现在还没什么客人。李哲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送来的美式咖啡,李哲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窗外发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身上,暖融融的,让他有些犯困。
过了一会儿,沈亚楠背着包上二楼,“老弟,等久了吧?今儿个有点事耽搁了。”
李哲打了个哈欠,“在这晒会儿还挺舒服,你再不来我都睡着了。”
沈亚楠调侃道:“你喝着咖啡还犯困,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店里的咖啡掺水了呢。”
“这不还没使上劲吗。”说话的李哲又喝了一大口咖啡,随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二姐,20吨罐头都已经收购了,这是购买的罐头品种和价格。”
沈亚楠坐到桌子对面,拿起文件查看:8吨酸黄瓜,出厂价2元;7吨青刀豆,出厂价2元;5吨番茄罐头,出厂价1.7元。
她又扫了一眼收购价,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三种罐头。“这些罐头放在哪了?”
李哲喝了一口黑咖啡:“我正准备跟你说呢,我们在京郊租赁了一个库房,罐头暂时都存放在那里。随时可以送货,不过具体运送到哪?您还没跟我说。”
沈亚楠说:“我跟外贸公司的朋友联系过了,出口苏联的罐头交货仓库是满洲里边境口岸仓库,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送到苏联。不过,咱们直接运送到京城铁路货运仓库就行,这属于铁路部和外贸系统共管的中转仓库。”
李哲追问:“什么时候送过去?”
“明天,我和你一起去送货,介绍你和那个外贸公司的朋友认识。”沈亚楠似乎想到了什么,低声说道:“老弟,还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啥事?”
“货款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