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路边一条和习以为常 (第2/3页)
他们几乎都是家境优渥的二代,不用为生计发愁。
他们可以反叛可以批判,转身有家里兜底。
而我们不行,我们只是普通人,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
到如今,王硕的书都没人看了,那些顽主的故事和段子,也没人愿意关注,冯晓刚却还在拍这些。
时代在前进,冯晓刚却不思进取,冯氏喜剧是该落幕了。”
这篇影评出来后,立即就成为了热门话题。
江一锋也注意到了这篇影评,还转发了“鲨鱼辣椒”的微博,给这篇微博增加了热度。
一时间,关于冯氏喜剧不接地气、冯氏喜剧该落幕了等话题,引发了全网热议。
微博官方还搞了个投票——“你认为冯氏喜剧是否跟不上时代了?”
有87%的观众认为冯氏喜剧跟不上时代,是该落幕了。
这个比例非常夸张。
华宜之前利用春晚争议搞出来的营销效果,被江一锋一番点评解构后,直接全部泡汤了,甚至还起了反效果。
一旦某个人或者某部电影被标签化,那么名气越大,标签化的程度就越高。
冯晓刚看到这种言论和投票结果,气得七窍生烟,直接在微博上开炮了。
他先是@了十几个影评人,把这些影评人挂出来骂了一顿,说什么“我不是张一某会忍气吞声,我跟你们这些狗屎影评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
然后又@江一锋,表示这场对决根本不公平,在舆论宣传、院线排片以及故事题材上都不公平。
冯晓刚说到了故事题材,显然他自己也有点承认了,私人订制的故事太虚浮,剧本故事本身就不扎实。
但江一锋没有回应他,因为票房不会骗人。
12月19号,大囧跟私人订制一起上映。
公映首日,大囧直接拿下了1.47亿票房,创造了华国电影市场新的首日和单日票房纪录。
而私人订制只有3570万的票房。
这个成绩也不能说特别差,但跟大囧的对比太过惨烈!
以至于多家媒体都给出了类似的报道。
“一触即溃,江冯对决冯晓刚惨败!”
“首日即分胜负,大囧票房是私人订制的4倍!”
“江冯电影票房差距过大,网友辣评:不是一个层面的对决。”
“冯氏喜剧落幕,江氏喜剧长红!这是时代的选择!”
相关的报道层出不穷。
毕竟江一锋跟冯晓刚的对决,是贺岁档最大的看点,也是年底娱乐圈最热门的新闻。
看到媒体的报道和网上的言论,华宜还没放弃,通稿依然在发,水军也在工作,私人订制的豆瓣评分都刷到了6.8分。
网上也出现了不少关于大囧的差评。
但是市场是最现实的,电影院要赚钱。
到了第二天,大囧票房保持强劲,报收1.45亿!
私人订制则是下降到3100万。
看到这个情况,电影院直接调整了排片。
大囧的排片进一步上涨,直接超过65%,私人订制的排片被挤压到20%左右。
最惨的是宁昊的无人区等电影,排片直接不到5%了。
好在无人区上映了两周,票房高峰期也过了。
院线在提高排片的同时,也提高了票价,大囧的平均票价达到了40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12月21号周六,也就是电影上映的第三天,大囧单日票房达到了1.88亿,再次刷新了单日票房纪录!
周天票房稍稍回落,也有1.73亿。
至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