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揭幕站(5K) (第2/3页)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轮胎最佳的工作温度窗口非常狭窄。
因为胎壁厚度的削减,配方软的轮胎分分钟就过热,配方硬的轮胎又因为散热太快半天暖不起来。
所以每一辆赛车在推进前的出场圈和反场圈都跑得非常小心,生怕因为温度问题对轮胎造成额外的损耗。
倍耐力的方案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轮胎的安全性,像是起泡这样的现象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轮胎特性与今年气动新规的不适配,似乎也没有让轮胎的整体耐磨性比以前好到哪去,类似颗粒化这样的现象反而更容易出现了。
当然轮胎到底敏不敏感,在束龙这里其实都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相较于围场内车手普遍对于轮胎的抱怨,他反而还挺喜欢倍耐力今年新推出的轮胎工艺。
原因只有一个——亮!
今年因为倍耐力对于轮胎模具的工艺改良,现在每一套轮胎在它的崭新状态下就像是被蜡抛过光了一样又黑又亮,把脸凑过去甚至都能把这轮胎当镜子使。
当时束龙第一次看见今年的新胎,第一反应就是凑上去用手来来回回盘了好几遍,果冻一样的光泽甚至一度让他产生了抱着啃一口的冲动。
三次练习赛的成绩不管如何,反正每一次把光鲜亮丽的轮胎磨灰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给他带来了相当程度的愉悦,采访的时候明显能看出来整个人一直都乐呵呵的。
不过显然现场的记者将他这样的情绪理解成了另一层意思。
“哈喽,Shu!”
“嗨。”
“恭喜你在第三次练习赛中取得了这样亮眼的成绩,请问你是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对现在这辆车的感受?”
“嗯姆,赛车整体的平衡性表现很不错,特性上应该还有优化的空间,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今年的轮胎真的非常好玩!”
刚刚过去了那么多的车手,每一个人都在吐槽今年轮胎的特性问题,现在这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说轮胎好玩的奇葩,记者一时间都分不清这人到底是不是在说反话。
“那可以请问一下你对待会儿排位赛有怎么样的目标预期吗?是否还有像上次那样争夺领奖台甚至是冠军的可能?”
这记者可真敢想,束龙一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他已经展现出了小红牛这辆赛车非常不错的速度潜质,这时候如果太过于谦虚了反而会惹人反感,但话说的太大万一实现不了到时候束龙自己也下不来台。
所以在不到半秒的纠结过后,束龙直接来了一句:“来比赛的人谁不想赢啊,明天我就把奔驰拉下马给你看!”
有时候假话会被别人当真话听只是因为这假话还不够假,束龙这么一说反而没有人会揪着这句话不放继续去较真。
别说是小红牛,就算是维斯塔潘的大红牛跟梅奔之间也至少有着0.8、0.9左右的圈速差距,除非束龙是超级赛亚人下来直接扛着赛车飞,否则这样的差距其实已经不是人的技术所能弥补的了。
嘴上打着哈哈,但是当下午的排位赛正式起表的时候,束龙的表情却比谁都认真严肃。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阿尔伯特赛道本身属于相对比较狭窄的赛道,哪怕在这里部署了三段DRS区其实也非常难以超车,可以说排位赛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正赛最终的成绩。
而束龙看重排位赛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跟今年赛车的新规有关。
今年FIA针对F1的规则改动不仅仅只有轮胎,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首当其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赛车在正赛当中跟车以及超车困难的现状。
首先最显眼的改动便是赛车的前翼和尾翼。
前翼的结构更加简化,并且采用更高和更宽的设计,不仅减弱了向外侧排出的气流也减弱了向外疏导的气流,此举就是为了给予后车在跟弯时更高的下压力和抓地力。
尾翼同样也采取了更高和更宽的设计,对赛车尾部的下压力提升巨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小红牛暴露出后悬架系统过软以及赛车呈现出推头特性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提升了赛车下压力的同时,今年的F1在直道上也会面临阻力过大的问题。
第一次在冬测驾驶今年STR14赛车的时候,束龙就产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弯道中的稳定性很不错,但直道上却像是身后背着一柄硕大的降落伞。
之所以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感,就是每当他在模拟排位赛打开DRS的时候,那种突如其来的加速度简直就像是有谁在他屁股上猛踹了一脚一样。
如此明显的加速效果,这就意味着当前车没有DRS的时候,后车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直道减阻系统获得更高的尾速提升超车几率。
同时为了减少车手的油量焦虑,今年赛车的油量总上限也从105公斤提升至110公斤,尽可能地避免车手因为害怕燃油耗尽而畏首畏尾的情况出现。
对于中小车队来说未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