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开车?如开! (第2/3页)
场开盘。
有猜50的,有猜60的,当然也有满嘴跑火车直接猜半吨的。
刨除那些过于浮夸的答案之后,基本上弹幕里最大胆的也就猜了一个90kg。
然后画面里就出现了极其滑稽的一幕,堂主憋得面红耳赤,跟教主和王杰克一起轮番上阵,甚至两个人一起抓着绳子拉,结果最高扯出了一个95kg的数据之后就没了下文。
正常来说一个没有经历过系统性锻炼的人,可能垂直硬拉的水平还不到八十公斤,像这样没有直接借力点的水平发力,如果还不知道发力技巧的话可能都很难发挥出力量极限的一半。
当然无论理论上如何辩解,至少这一刻的视觉冲击力是极大的。
两三个身形还算健硕的成年男性,用手和全身发力与另一个只用脑袋发力的人拔河,结果用头的束龙除了脖子上青筋暴起之外根本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另外那几个手脚并用的反而给累得气喘吁吁。
“卧槽太变态了!”
“纯牲口!”
“钛合金嘴还是够硬啊,就这种强度还只是脖子疼一个星期吗?我觉得我上去开一圈能直接把脑袋给留赛道上!”
弹幕实在是太过于嘈杂,已经有点吵到眼睛严重影响观感了,束龙抬手把那密密麻麻飘过的字幕屏蔽掉,结果反而在手机屏幕上留下了几点拉丝的水渍。
“啧~别乱弄!看看挺有意思的。”
甘梦宁把束龙的手拍开,随手在一旁的被子上把屏幕擦了干净,转头又把弹幕给重新打开了来。
大部分可能都是些没有什么意义重复的废话,不过对于其中几条,早已深有体会的甘梦宁由衷地表示赞同。
尤其是“变态”啊、“牲口”啊这一类的。
将前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力量器械撤走之后,王杰克终于又在此时提到了另一个F1深度车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束龙三次正赛三次变态的发车离合反应。
“相信一直在关注F1比赛的车迷们也注意到了,那就是束龙的发车反应不仅快到离谱,关键是三场比赛的发挥都还稳定到可怕,简直像是身体里被植入了既定发车程序一样!”
“那今年的早些时候呢,有一篇报道里提到有记者质疑你的发车其实是靠预判蒙的,你当时的回答是.”
“我说可以尽情期待之后比赛里的发挥。”
“没错,经过已经结束的两场比赛结果来看,你当时确实所言非虚!那么我们可以好奇的问一下你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吗?平时又需要进行哪些锻炼呢?”
画面里的束龙稍微正了正神色,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要太嘚瑟。
“这个嘛肯定是有一部分天赋的关系,当然平时我们也确实会做不少锻炼集中力和反应力相关的训练,像是垒球掉落测试,拍灯和拳击闪避训练都是有的。”
王杰克也适时从裤兜里掏了俩个网球出来,当场就想测试一下束龙的反应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其实这个我也很久没做了”
“没关系没关系,万一因为紧张丢脸了的话,我们的后期会把失败的这一段给剪掉的!”
“我不是说.唉行吧。”
然后观众很快就明白了束龙刚才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了。
通常来讲这个训练游戏的流程是这样的,由一个人握着网球,另一个人掌心向下,在没有产生直接接触的前提下悬于持球者的双手上方。
接下来持球者会随机释放手里的网球自由落体,而测试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将掉落过程中的网球给精准接到手中。
束龙说这个训练自己很久没做,不是担心自己失误出糗,只是这项训练在大概两年前就对他彻底宣告无效了。
大部分的人都是根据持球者松手的动作及时作出反馈,并不完全依赖于球下落的动态。
然而对于甚至可以捕捉到起跑信号灯在电容放电延迟下导致的亮度渐变衰减过程的束龙来说,持球者无论再怎么减小自己的动作幅度,再怎么突施冷箭,他们肌肉启动的迹象在束龙眼里还是太过于明显了一些。
所以拍摄出来的效果就成了这样——不是束龙做出反应及时去接下落的小球,反倒更像是束龙直接去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