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欲忽悠张献忠必先忽悠李定国 4000字更新 (第2/3页)
但张献忠心里清楚,天下的地盘自古以来就是先入为主,凭实力说话,有能者居之,无能者失之。
靠君子协定得天下者,自古以来就不存在。谁得的多就是谁的,谁强大就归谁,大西军不会让着清军,清军到时候更不会谦让大西军,这个协议除了把林毅掌控的大明列为他们双方共同的敌人之外,就是一纸空文。
另外,张献忠在得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国闪电般的兵败将亡之后,对林毅更加忌惮。
本来他做好了跟李自成争天下的准备,李自成进燕京,崇祯上吊,很明显大明朝完蛋了,可是谁能想到,李自成闪电般又败亡了,他和他的大顺军就像男人如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止是李自成,连大清也连连败北,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一战比一战经典,林毅才是最后的赢家。
张献忠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对手,就有些怵头,当年的襄阳之战、荆州大战还历历在目,想想那两场惨败,张献忠有些不寒而栗,单凭他的大西军,绝对对付不了林毅,这是他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大清合作的主要原因。
这些高层机密,身为张献忠养子排名第二的李定国或者叫张定国,又是贵为大西的亲王,他当然心知肚明,现在他要为他的干爹皇上开疆拓土了。
今年才二十来岁的李定国,胯下追风赤兔马,掌中方天画戟,背后四棱银装锏,走兽壶弯弓插箭,不亚于三国的吕布重生。
李定国所向无敌,兵马所到之处,明朝的军队望风而遁,一鼓作气,出川之后就杀到了康南一带。
这一天,忽然接到报告,说前面有一支队伍,打的是大顺军的旗号,李定国闻报就是一愣。
大顺和大西,就像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样,他们曾经是邻友,虽然有合作也有对抗,但是一致的敌人让他们总体上还是“友邦”的关系,李自成落魄时投奔过张献忠,张献忠不得第时也到李自成的营中避过难。
但是现在,李定国一听说眼前有一支大顺军,他却感到很是诧异,没有一点见到友军的喜悦,心里还犯起了嘀咕。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不是覆灭了吗?山海关一战李自成上了吴三桂和多尔滚的当,三方鏖战时被林毅的军队冲到捡了个大便宜,于是这三军惨败,当然那一战最惨的要数李自成,比当年的潼关大战和南阳之战都惨上几分,那两战还都给了留下十八骑,让他得苟延残喘,东山再起,可这这次连一人一骑也没给他留下,包括李自成在内,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反本的机会。
早在李自成留在燕京的部队被赶出城外时,林毅已经派兵抄了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山海关大战标志着大顺军的彻底覆灭,至此叱咤风云的李自成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情况,李定国虽然远在四川,但通过探报和范文程之口已经掌握。
可是大顺的旗帜怎么又出现了?这些事情才数月之隔,这些难道是大顺军的残余?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不可不防。
想到这里,李定国立即提高了警惕,并命令部队作好了战斗准备。
这时这支大顺军也早发现了他们,其实与其说是发现,还不如说是等待!
因为这支大顺军的带兵主将就是高桂英,此高桂英已经非彼高桂英了。虽然他还是李自成的老婆,但是她现在已经不是大顺的皇后娘娘了,她感激林毅让她杀了吴三桂,为夫报仇,而是成了大明的讨逆军二路兵马大元帅。
现在他奉了监国林毅之命,计赚张献忠。她现在公开的身份还是大顺军的残余将领,李岩作为他的智囊。
他们从关外的锦州起兵,长途跋涉,乔装改扮,已经辗来到兴安府一带,派出探马,在这等候大西军十多天了。
他们现在通过明军对大西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哪儿打仗,胜败如何等,甚至可以说,兴安一带的明军溃败,是李岩暗中策划的。
就选中了这个地方,远离大明城池,远离大明官府的眼线,给大西军的将领造成一种大顺军的残余被明军追杀围剿,只能在山野中出没,苟且偷生的局面,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有意来投奔大西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