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再次感谢山岭巨人的宝剑 (第2/3页)
他们是代表大清来谈判的,不是来打仗的,这是大明朝的客人。这几个帐篷是明军给他安排的,就像是临时的招待所。
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大明有职责保护这些清军和洪承畴他们的安全,因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规矩。
今天晚上发生了这样的事,到目前为止明军还算是守规矩,因为他们军纪严明,没有命令谁也不敢硬往里闯,只是把这座营中之营包围得铁桶一般,风雨不透。
这时洪承畴带着人来到了营门口,要求见洪承畴。
洪承畴的副将在这里,这是满清鞑子的一个队官,这100多名鞑子就归他指挥,虽然他掌管着100多人,但是这时临时的,他在清军中的职务可不低,是甲喇额真。
大清的军制在没有改革之前是这样的,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1固山即为一旗。
由此可见,这名副将的职务不低,他带来的这100多人当然也都是精英。
这也不难想象,因为他们这次随行保护的是不是一般的官员,而是大清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洪承畴,当然不能是一般的兵将。
不过这位甲喇额真,在双方没有撕破脸之前,见到宋献策,不敢缺了礼数,恭恭敬敬。
因为这次谈判又在军营中住了几天,双方都是老熟人了。
宋献策还礼道:“洪大人何在?”
“在下已派人通禀,不知道宋先生这么晚了,见我们洪大人所为何故,还如此兴师动众?”这位满清鞑子明知故问。
宋献策冷冷一笑,心里话,死鞑子,你会装象啊,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不过宋献策不愿意跟这位废话,他要见的是洪承畴。
这时洪承畴急匆匆就过来了,装出一副刚睡醒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还打着哈欠,还整理着衣服,把顶戴花翎还正了正,前面有清兵给他提着灯笼,后面跟着几位亲从侍卫。
看到他们的大营被无数的明军将士包围了,他手下的清军将士,也是严阵以待,双方对峙,他故作吃惊,紧走几步,来到宋献策近前,抱拳拱手:“先生深夜造访,洪某有失远迎,当面恕罪,不知宋先生如此兴师动众有何见教,莫非出了什么事了吗?”
洪承畴揣着明白装糊涂,装模作样,明知故问。
这个大汉将更会装相,不过今天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宋献策虎着小黑脸,冷冷一笑:“洪大人,营区内竟然混进了刺客,害得我们监国大人险些遇刺。”
宋献策说这话的时候,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红尘中那张精瘦清矍的脸。
“居然有这等事,监国大人可曾受到伤害,这刺客也太胆大了,可曾抓住用此贼?”洪承畴故作吃惊,黄眼珠转了转,一副非常关心的样子,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哈哈,多亏我们监国大人武功盖世,否则真就遭了此贼的暗算,不过他跑不了。不过洪大人是真不到此事还是假不知道此事?”宋献策也不藏着掖着了,单刀直入。
洪承畴脸上一惊,莫非他们知道了什么蛛丝马迹,还是在打诈语,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绝不能承认。
“宋先生这是何意,何出此言?”
洪承畴一脸的无辜,故作惊恐与不可思议相。
“洪大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那好吧!”宋献策说着,把那把蒙古弯刀拿出来了,“洪大人可曾识得此刀,这是凶手遗留现场之物。”说着把刀递了过去。
洪承畴把刀接了过来,这儿摸摸那儿看看,正过来倒过去,其实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把蒙古弯刀,而且从上面的装饰物可以看出来是女人用过的,而且上面还有蒙古文。
洪承畴脸上的汗就下来了,心中暗自埋怨苏沫儿,怎么搞的?这东西怎么能够落到他们的手里?这真是铁证如山……但是不管怎么样,说死也不能承认。
洪承畴的眼珠叽里咕噜乱转,然后把刀还给了宋献策,把袖子一甩厉声道:“宋先生莫要开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