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章 大明狙击手(3) 4000字章节 (第2/3页)
取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但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并不敢高枕无忧,因为明军并未彻底退去,仍然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安营下寨,明军逼近大清京师十几里地与逼近100多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十几万大军在他们的家门口徘徊,这些满清鞑子如何能够容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什么时候能把明军赶到宁锦防线以外,甚至赶到关内,恢复到他们的小皇帝顺治登基似的状态,他们才可以长出一口气。
不过,现在满清当局当然不敢奢望叩关南下马踏中原了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仗打到这个份上,他们不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的实力,当前的情况仍然是缺兵统领,能够保住大清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就感到万幸了,如果能够恢复原有的地盘,这无疑是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佑了。
不过现在他们还是不想认输,林毅那条件太苛刻了,不只是俯首称臣,简直是要他们亡国灭种啊!
因此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对这场胜利只是小型庆祝了几天之后,然后带着他们的梦想与雄心3万大军就出发了。
这一次仍然是多尔衮亲征,孝庄皇太后和宁完我、苏克哈萨、遏必隆等带着几千人马留守京师,跟随摄政王多尔衮出征的有大汉奸范文程,猛将博洛、索尼、锡翰,蒙古大将铁树不花,速不台等。
不过多尔衮率领的2万人马作为中军主力,走在后面。在前边开路的是漠北蒙古和科尔沁的一万兵马,领兵带队的开路先锋官仍然是孝庄皇太后的亲兄长吴克善。
漠北蒙古的主将,也就是骆驼炮队的指挥官,是漠北蒙古汗王硕磊手下的大将敏敏特穆尔,此人生得人高马大,阔口咧腮。
这3万清军刚刚离开京师,便得到明军拔营起寨退兵60六十里的消息。
多尔衮和吴克善一听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哦,跑了?跑出60里地,就能跟你们完得了吗?继续进兵!
3万大军一前一后相距几十里继续把战线向前推进。
又走出70余里,天就黑了。因为这3万清军,不管是前面的一万前部先锋,还是后面多尔衮的2万中军主力,都不是原来的满清轻骑兵,都属于重装部队。
蒙古科尔沁部的3000铁甲骑兵就不用说了,这是重装铁甲骑兵的典型。由于人和马都穿着厚厚的铁衣,无形中增加了重量,速度肯定快不了,一时的打马如飞也难以持久。
那些骆驼兵本来走的更慢,而且骆驼背上还架着大炮,另外多尔衮的2万主力还拉着100多门红衣大炮,不说骆驼的速度远远没有战马快,只这些辎重他们就不会像轻骑兵一样来去如风。
就这样,他们马不停蹄头一天走出130多里地,天就黑了。清军只好暂时安下营寨。
第2天饱餐战饭之后,清军拔营起寨继续进兵。
这次没走出十多里地,探马又来报告,说明军再一次退兵,全都跑到海城去了,这里离海城不足70里地。
漠北蒙古和科尔沁部的联合部队,这1万人马的最高指挥官吴克善和敏敏特穆尔一听,明军简直是望风而遁,看来上京外那一战是被打怕了,哈哈哈。
特别是吴克善仰面大笑,传令手下加快行军速度,今天务必拿下海城!
这些蒙古兵将跟他一样得意忘形,刚刚打了一次大胜仗,现在明军又是望影而逃,因此一个个以得胜者的姿态加快了行军速度。
又往前走了20多里,前面几里处的官道旁侧,出现了一片树林,远远看去郁郁葱葱的一大片,除此之外则是荒野,荒野上偶尔可见一人高的蒿草和稀疏的树木。
正在这个时候多尔衮派人,告诫吴克善,说林毅诡计多端,让他务必小心,别中了明军的诱敌之计。
吴克善和敏敏特木尔一听,又是一阵狂笑,哪里有伏兵?伏兵在哪儿呢?吴克善在马摇头晃脑,一副傲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