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空军司令VS多头总督,张扬演讲成资本宠儿 (第1/3页)
当会场工作人员将麦克风递到张扬手中,他目光扫过台上的五位“大佬”,眼神没有半点慌张,反而是调整了个舒服的坐姿,从容淡定地讲述懒人经济。
上过学的都知道,复习过的学生从不怕老师抽查。
“我提出的懒人经济,它的核心并不是懒惰,也不是为了让人变得懒惰,而是可以让人更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例如?”
厉以宁有些期待道。
坐在他旁边的曹凤岐、华世昌、石波、胡茂元四人同样面露期待,想听听眼前这位“金融新秀”的观点论述。
教员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早晨那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华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青年人不一定都有深厚的阅历,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值得所有人参考。
张扬没有半点怯场,而是淡笑着反问厉以宁道:“厉老师,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时间公平的对待每个人,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
“嗯…”厉以宁仔细想了想,回答道:“从宏观层面来讲,是公平的,毕竟大家都只有24小时。”
“曹老师呢?”
张扬目光看向曹凤岐。
“我和他观点一样,除了支配方式不同,总量是不变的。”曹凤岐看了眼厉以宁道。
“那三位老师呢?”张扬又看向石波、胡茂元和华世昌。
因为不是在企业、银行或者机构,他没有称呼职务,而是统一用了“老师”二字。
称呼老师,不仅可以尊敬对方,自己还能表达谦虚。
“我和曹教授、厉教授观点一致,总量一样,支配方式不同。”胡茂元率先回应道。
华世昌:“我也是。”
石波:“我也一样。”
就在三人话音落下之际,张扬立马接话道:“我和你们观点一样,从宏观层面,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但微观层面就有区别了。”
“有的人一觉睡到中午,不用上班,想干什么干什么,或许他们早上有了出国玩的念头,晚上就已经登上飞机,开启异国之旅。”
“但还有的人,朝九晚六,有些更是每天要上12小时班,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扫地拖地,处理各种琐事,别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他们连打游戏,或者去附近小吃摊走走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
“区别就在于时间的支配。”
“只谈时间总量,不谈可支配时间,就和平均工资一样,你永远不知道被平均了多少。”
说到这的张扬加重了语气,眼神犀利如利刃,直视台上五人道:“能自由支配时间的人终究是少数,而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时间是零碎的,懒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将零碎时间整合化,让普通人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字字诛心,直击灵魂的发言,让会场一少部分人呆若木鸡,张扬所说的,貌似就是他们的日常。
其他人参加经济论坛,可能是寻找财富机会,提升自己的眼界。
但不停记录总结的这一部分人,他们是各大机构的经济分析师,周末都得外出上班,然后晚上还得做总结报告。
可支配时间?
每天可能就两三个小时。
这还是整合起来的时间,因为大多时候的时间都很零碎,可能休息15分钟,20分钟,就得去忙,然后又休息十几二十分钟。
在这部分人懵逼之余,有的风险投资机构经理则像是发现了蓝海,看向张扬的眼神都变了,就宛如看见了一棵摇钱树。
创过业的都知道,创业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融资孵化。
一种是带资创业。
融资孵化只需要你有想法,就可以找到风险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讲述想法的可行性和潜力,拉到种子轮投资。
走融资孵化的好处是,创业资金不需要自己掏,而是由投资人或风险机构出资,代价就是要被拿走大量股权,有可能会被摘桃子。
带资创业则是自己出资,等经营到一定规模,再通过商业贷款、股权转让和对赌协议,获取扩张资金,优点是股权集中,缺点就是容易资金短缺。
财研网就是第二种模式,先出资经营到一定规模,拥有自己的谈判筹码,再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对赌协议》获得扩张资金。
如果走融资孵化,光是种子轮就得让出至少15%股权,像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部门,他们种子轮都会尽量争取20-25%股权,要是继续融资,经历天使轮、A轮、B轮,甚至是C轮,创始人往往就只剩下替资本打工的份。
……
此时的张扬还没注意到,他的演讲已经吸引到了风险资本的关注,依旧在讲述自己的观点。
“回到今天的议题,华国宏观经济与未来展望。”
“从宏观层面分析,华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口红利,我们拥有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中低端制造业工业体系。”
“只要美国、欧盟走出次贷危机阴霾,恢复工业产品进口,以华国的工业输出体量,国内经济自然而然就会恢复。”
“但在此之前,大力发展内需经济,如懒人经济、互联网经济、低碳经济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实业经济的增长。”
从懒人经济,延伸到宏观经济,再从宏观经济,把话题拉到发展内需经济,不少人都感到跨度极大,有些没反应过来。
“不错。”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听后,点评道:“先修内功,再练外功,但我有一点搞不明白,那就是懒人经济该如何发展?”
“我刚才提到了碎片化时间,谁能提升普通人的可支配时间,谁就可以吃到这块蛋糕。”张扬没有点明,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
这时,石波不解道:“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张总,你刚才说发展互联网经济可以带动实体经济,我怎么记得有人说过,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会挤压实体经济啊?”
“我也听说过这个观点,好像是说淘宝、京东、当当网的出现,让一些实体店铺经营不下去。”华世昌附和说道。
面对两人的“纠错”,厉以宁和曹凤岐露出看好戏的眼神,想知道张扬怎么圆回来。
然而张扬依旧淡定从容,微笑道:“互联网经济不一定是网购,还有游戏、影视和音乐,如果非要说网购的话,现在宛如雨后春笋般冒尖的快递公司,不就是实体经济的再分配嘛。”
当这句话说出,台上的胡茂元几人算是彻底服了,不愧是能拿到阿里巴巴5000万投资的男人,嘴皮子功夫确实了得。
坐在张扬旁边的杨德龙瞳孔闪烁着惊讶,此刻他不得不说,旁边这位20出头的青年确实异于常人,不仅没有怯场,连论述逻辑都处于上风,可能这就是天才吧。
坐在另一边的何婧看向张扬的眼神带着抹崇拜,她之所以喜欢张扬,就是喜欢他的思维逻辑。
有人爱钱。
有人爱颜。
有人爱身材。
而她不一样,她喜欢智商、思维、眼界都高的人。
因为在她看来,容颜和身材终究是一时的,钱同样可以被败光,唯独智商、眼界和思维,它们可以伴随人一辈子。
远在燕京的鲍星纬听了张扬的论述,哈哈大笑道:“好样的,不愧是我选中的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小程你看厉以宁和曹凤岐那两个老家伙,哑口无言了哈哈。”
“张扬确实嘴皮子功夫厉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能拿到阿里巴巴5000万投资的原因吧。”程宏发点头附和道。
对于张扬与何婧,他内心其实是有意见的。
在程宏发看来,鲍星纬屈尊收徒,何婧拒绝就算了,张扬还拒绝二次,简直就是不懂珍惜机会。
如果鲍星纬收徒做徒弟,那他会毫不犹豫答应。
鲍星纬心情愉悦,笑道:“嘴皮子是建立在思维上的,这叫有前瞻性,我觉得他的想法非常好,改天我得回趟单位看看。”
“咕噜…”
程宏发咽了口唾沫。
回原单位?
难不成这位老爷子真觉得张扬说的路子行得通?
不仅鲍星纬觉得可以行得通,观看直播的网友,此刻都在惊叹张扬的想法。
[小喵喵喵]:原来这就是财富经济的再次分配吗?互联网平台挤压实体店,但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